標題:
紙上談兵真相:讓趙括蒙冤兩千年
[打印本頁]
作者:
大袋淫魔2005
時間:
2013-1-11 09:28
標題:
紙上談兵真相:讓趙括蒙冤兩千年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從小熟讀兵書,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己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明朝劉如孫根據這個有名的歷史故事,寫了一首詩《湘南雜詠》,其中有一句“朝野猶誇紙上兵”。後來,人們便引申出“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只會空談教條,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說趙括紙上談兵,其實有點冤枉了趙括。首先,趙括的時代還沒有紙,沒有紙就說人家是紙上談兵,這有些牽強。 更主要的是,要歷史地看趙括,看長平之戰。
秦趙長平之戰時,秦國經過變法己經非常強大,其國力遠在其他六國之上,趙國雖然偶爾有過局部的勝利,但想要真的戰勝秦國己經是不可能的事,敗勢己經不可逆轉。長平之敗應該是歷史的必然。戰爭開始前,大將趙奢已死,藺相如病篤,趙王只得派廉頗出戰。可是廉頗初戰就失利了,沒辦法,不得不堅壁不出,死守在營壘里。
讓趙括替代廉頗,並不是趙括主動請戰,更非趙括暗中買官,而是趙王的旨意,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組織安排、上峰命令。退一步講,即使趙括請戰,作為一個青年人,大敵當前,欲為國抗敵,也無可非議。問題是在這麼重要的問題上,中央政府,實際上從制度下的趙王,不該讓毫無戰爭經驗的趙括帶兵打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藺相如說:“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任命趙括為主帥,是趙王的錯。
劉向《列女傳》說:趙將馬服君趙奢之妻,趙括之母也。秦攻趙,孝成王使括代廉頗為將。將行,括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賜幣帛,盡以與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盡臧之。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王以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執心各異。願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計已決矣。”括母曰:“王終遣之,即有不稱,妾得無隨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頗。三十餘日,趙兵果敗,括死軍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誅。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阬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可見,直到趙括戰死時,趙軍仍舊能夠保持有四十萬的主力,趙括顯然不是紙上談兵之輩。而長平之戰差一點兒成為武安君白起的滑鐵盧。武安君在隨後的邯鄲之戰中拒絕出任指揮官,指出“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傷亡過半,國內空……”秦軍“傷亡過半”,這是趙括的殺敵成果。
胡三省說“趙之喪師蹙國,不特以趙括代廉頗之故,亦由不用虞卿之計(聯楚、魏以合縱牽制對抗秦)也”(《資治通鑒》卷五胡注)。這是說,趙國戰敗是由不得趙括的。
當代詩人熊東遨《過長平古戰場》:“莫笑將軍括,將軍未惜生。”這是說,趙括一直戰鬥到最後,英勇戰死,為國捐軀,應該表彰。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說,趙國之所以用趙括為將,是因為秦國用了反間計,秦人說:“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為將耳。”可是,我們想想,秦人也不是傻子,他們不會一點兒依據都沒有就把趙括端出來吧?如果趙括一點兒作為也沒有,只是看了許多兵書,這反間計能成功嗎?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說:“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這話《列女傳》也說了,通過這話可以看出,長平之戰前,趙括己經成為趙國的將了,趙括不但己經是趙將,而且還得到了趙王“所賜金帛”。趙王是不會無緣無故就賞賜趙括的,一定是長平之戰前趙括己經立過戰功,是打過仗的,而且打過勝仗。
因此可以知道趙括並不只是無戰爭經驗而只會紙上談兵而己。
歡迎光臨 桑拿街論壇 (http://sauna-88.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