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
西元前5000年已有日本原人,一般名為繩紋人,一直到西元前250年日本開始了日本始前文化的「彌生時期」(彌生文化為西元前250年至西元250年間,使用青銅器及鐵器,從事紡織及聚落生活,以狩獵為生),當時的民族稱為倭人,直到2世紀末出現由「卑爾呼」女王統治的「邪馬臺國」。
日本的統一是大約在4世紀中業由「大和國」統一,大和國全盛時期,其勢力更達到朝鮮半島南部。為了因應6世紀末大和國開始陷於內憂外患的困頓,由聖德太子制定了「冠位」12階及17條憲法,以確立天皇的中央集權統治,時稱聖德太子時代,而佛教也在這個時期由中國傳入日本,西元593年至784年,佛教的教義很快的成為氏族的精神支柱,俗稱「飛鳥時代」。
西元645年是日本的「大化革新」時代【大化革新始於孝德天皇即位,為日本進行的大規模改革,使日本由氏族社會,成為以唐朝為典範的政治制度國家,天皇亦自此開始採行年號】,西元710年遷都奈良史稱「奈良時代」,此時的日本和唐朝交往更形密切,多次遣使前往中國學習中國文化。直到9世紀遷都平安才正式廢止了遣唐使,是為「平安時代」。
10世紀開始日本才真正創制了,自己的文字「假名表」,自平安時代開始由外戚「藤原氏」擅權200多年,此時禪位的天皇居退居寺院,由幕後掌握實權,史稱「政院時代」。此後隨著土地私有和莊園制度的發展,12世紀末形成了新的武士階級,由「源賴朝」為主的源氏經激烈的爭奪,消滅了另一群以「平氏」為主的武士後,定都「鎌倉」,也開始了始無前例的由武士階級統治的時代,史稱「鎌倉幕府」【西元1192年至1333年】。
西元1333年「足利尊氏」消滅了鎌倉幕府,「後醍醐天皇」復辟返回京都,史稱「建武中興」,1336年後醍醐天皇復遭足利尊氏驅逐,逃至吉野另立皇朝,與足利尊氏另立的持明院「統光明天皇」,對立60年,史稱「南北朝時期」。
西元1467年的兩年間,日本發生了大規模的內戰,史稱「應仁之亂」,此後群雄割據,烽煙四起,日本進入了長達百年的「戰國時代」【西元1467年至1576年】,直到1590年「尾張國」的領主「織田信長」的大將「豐臣秀吉」,在織田信長死後統一了全國。
西元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建立幕府,史稱「德川幕府」【西元1603年至1867年】,德川幕府時期由幕府體制發展為幕藩體制【即幕府和諸侯結合的體制】,17世紀時頒布「鎖國令」實行嚴格的閉關政策,也因此促進了農、工、商業的蓬勃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開創了文學、藝術、戲劇創作的新境界,史稱 「江戶時代」。
西元1850年以後日本逐漸面臨來自歐、美的叩關壓力,以及北方俄國的要求通商,直到1854年日本開放門戶,因而激起了「尊王攘夷」運動,德川幕府也在1867年遭推翻。
西元1868年建立了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新政府,次年遷都江戶,並更名為「東京」而延用至今。也開始了「明治維新」運動,以「富國強兵」為口號,廢除封建制度,採行歐美現代化措施,以工業化為基本國策,至1889年頒布憲法,1890年召開國會。
1894年至1895年自中國割據臺灣,並取得對朝鮮的權益,1902年簽訂「日、英同盟」而引發了日俄戰爭,戰後日本從俄人手中接管中國「南滿」的一切政、經權益。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攫取了德國在中國山東半島的所有財產,1929年世界經濟大蕭條後,日本軍國主義抬頭,也直接引發了二次世界大戰,至1945年8月14日日本向盟軍無條件投降。
戰敗後的日本改變了明治憲法的體制,實行土地改革、解散財閥等社會經濟改革,使日本經濟持續不斷的繁榮,終成為亞洲經濟大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