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絕色歌妓推上皇位的皇帝
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不平凡的女人,這句話用在唐武宗李炎身上再合適不過了。他生於太監當家做主、皇帝低頭為奴的中唐時期,作為唐文宗的五弟,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王爺,與皇位的距離如同北京到紐約那麼遠。然而,歷史製造了一個偶然的錯誤,而他最摯愛的一個妓女通過自己的膽識,硬是利用這個錯誤把他推上了皇位,從而開創了唐朝一段短暫的中興。
唐武宗生於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最初的名字叫李瀍。二十七歲之前,他一直兢兢業業做王爺,任憑皇位在父親穆宗、哥哥敬宗和文宗幾個手裡轉來轉去,而他只是盡情地四處觀光旅遊和關注醫學的某個特殊領域——煉丹,過著極為小資的生活。因為這個原因,無論是皇帝,還是皇帝的主子——太監,都沒有過分地關注他。在那個誰有才誰倒霉(專指皇帝宗室)的時代,這可是走了狗屎運的大好事。在一次去邯鄲自助游的過程中,他偶然結識了一位王姓歌妓,此女不僅艷驚四座,而且歌舞俱佳,讓李瀍喜歡得不得了。唐朝是個婚姻世俗觀念相對開放的朝代,娶個歌妓下人做王妃沒什麼丟人的。李瀍當即決定為她贖身,然後帶回自己的王府裡金屋藏嬌。二人婚後感情一直很好,即使李瀍後來成了唐武宗。
就在他們安享王府生活的時候,大唐帝國的時局卻因為立嗣一事而一波三折。當時在位的唐文宗是一位勤勞的皇帝,面對太監干政曾想借助大臣的力量加以剷除,但在甘露之變中遭遇了徹底失敗。此後,大宦官仇士良、魚弘志等人完全掌握了唐朝中央大權,在唐文宗面前比親爹還牛氣。唐文宗要權力沒權力,要自由沒自由,皇帝當得比太監還難受。就拿冊立太子這種關乎帝國未來的事來說,唐文宗都難有所作為。最初,唐文宗想立哥哥敬宗之子晉王李普為嗣,可惜這孩子命薄,於太和二年(公元八二八年)六月五歲夭折。無奈之下,唐文宗轉而立自己的兒子魯王李永做了太子。這時正受寵的楊妃卻不滿意李永,總是找各種機會想廢掉他。大概是她的害人之心太過虔誠了,沒等她真的動手,李永就已經突然死去,連病因都找不出來(仇士良等人絕對脫不了干係)。楊妃這下高興了,極力向老公推薦安王李溶。唐文宗這時也在猶豫,宰相李玨這時站出來力勸立唐敬宗第六子、陳王李成美為太子。經過一番較量,宰相最終戰勝了皇妃,李成美順利成為皇儲。
經過前太子李永暴亡的事件後,唐文宗的精神受到嚴重打擊,既然不能把氣撒到太監身上,就只能找幾個宮女當替罪羊。所謂氣上加氣,身體吃不消了。他原本計劃為李成美舉行隆重的行冊大禮,沒等那天到來,他就一病不起了。彌留之際,唐文宗密旨宦官樞密使劉弘逸與宰相李玨等奉太子監國。但是另外兩個大宦官仇士良、魚弘志卻另有小算盤,如果陳王登基,那麼有擁立之功的就是劉弘逸與李玨,他們二人日後就要坐冷板凳。所以二人置文宗的聖旨於不顧,公開提出以太子年幼多病為由,提出更換皇太子。文宗想爭卻只剩一口氣,宰相李玨反對了半天,手裡沒有兵權,也只能是動動嘴皮子。兵貴神速,仇士良立即偽造了文宗的詔令,冊立安王李溶為皇太弟,派神策軍赴十六王宅迎請安王即位。
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一個有趣的小插曲。據《唐闕史》記載,當時安王李溶和穎王李瀍都極受哥哥文宗喜歡,而且都住在王爺區——十六王宅。仇士良派出去的神策軍是一幫沒文化的粗人,沒有弄明白他的意思。他們一大群人匆匆忙忙來到十六王宅時,卻連要迎接哪位親王都沒弄清楚,站在門口傻了眼。宮中的仇士良反應還算快,馬上派一個信得過的手下追了上去。然而這人是個腦子裡明白嘴上講不明白的大笨蛋,到了王府門口張嘴半天,才傻乎乎地喊出一句「迎接大的!迎接大的」,意思是安王年長於穎王,應該迎接安王李溶。神策軍聽到後還是一頭霧水,搞不清該接誰。府裡面的安王和穎王都聽到了外邊的喧嘩,但是他們在沒有最終確定之前都不敢貿然行動。
兩個大男人發怵的千鈞一髮之際,穎王在邯鄲帶回的王美眉突然發飆。她極其鎮定地走出王府,來到滿腦子漿糊的神策軍官兵面前,用自己美麗的歌喉開始了唐朝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忽悠:「爾等聽著,所謂『大的』就是穎王殿下李瀍。你們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給我看清楚了,穎王殿下身材魁偉,連當今皇帝都稱他為 『大王』。」看到這幫粗人們有點上鉤,王美眉忽悠得更起勁了:「穎王與你們的上司仇公公是生死之交,一起喝過酒。擁立新君可是頭等大事,你們可要小心了,出了岔子可是要滿門抄斬的!」眾人一聽,大眼瞪小眼,小眼瞪瞇縫眼,不知道眼前這個女人說的是真是假。王美眉毫不含糊,立即轉身回府把隱藏在屏風後邊的李瀍推到眾人面前。果然,李瀍高大魁梧,所言不虛。神策軍們被徹底忽悠住了,立馬擁李瀍上馬,護送至少陽院。看到李瀍,仇士良恨不能拿頭撞牆。罵了一通後,也只好將錯就錯,冊立穎王為皇太弟。幾天後,唐文宗在眾人的期待中,終於駕崩,李瀍即位,是為唐武宗。
李瀍是個要麼不做,要做就做絕的人。從前他不是皇帝,國家愛折騰成啥樣,只要不散架就行。但現在他是皇帝了,就要做個名副其實的皇帝。即位的最初日子裡,他進行了成功表演,有模有樣地做了好一陣子孫子。仇士良說殺唐文宗的老婆,李瀍二話沒說,立馬就殺;仇士良又說陳王李成美該殺,李瀍沒有猶豫,立即照辦。幾次下來,仇士良相信了,嗯,這是個不錯的乖兒子。李瀍呢,也表演得更加賣力,一有空就帶著王美眉騎馬旅遊,或者大大咧咧地跑到妓院裡喝花酒,聽小曲。有時喝多了,還在裡面跳上兩曲,那叫一個放蕩。仇士良一見更高興了,他本人曾經有套把皇帝訓練成昏君的秘籍,核心點就是不能讓皇帝們的心閒下來,一旦閒下來,他們就會親大臣而遠太監,變得越來越聰明。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找點兒好玩的,天天都去勾引皇帝的眼球,讓他們玩物喪志。按照這套理論,眼前的唐武宗簡直是自學成才、無師自通的昏君了。
就在仇士良沾沾自喜的時候,李瀍已經開始行動了。他獨具慧眼,把文宗時被貶出中央的原宰相李德裕招回身邊,重新委以相位,讓其大展宏圖。這個李德裕是大唐王朝赫赫有名的牛人之一,他最牛的一件事就是和一個姓牛的人(牛僧孺)死磕了幾十年,製造了摧毀唐朝幾大隱患之一的「朋黨之爭」。他比較牛的第二件事是對科舉制度嗤之以鼻,曾經不止一次提出要廢除科舉制,幸虧他兩次入相時間不是特別長。他比較牛的第三件事是讓皇帝害怕,這個皇帝就是唐武宗的繼任者——唐宣宗。此人也是個超強勢的皇帝,曾把多個太監牛人整得服服帖帖,人稱「小太宗」,也就是李世民第二。但是唐宣宗唯獨害怕看見李德裕,每次見面時都心裡亂顫,不得已把他又貶出了朝廷。不可否認的是,李德裕很有能力,而且大是大非搞得很清楚,所以有幸成為唐朝的十大賢相之一。李瀍找他做副手算是找對了人,君臣二人同心協力,一時間大唐帝國活力四射。
一看這情形,仇士良恨不能掐斷自己的大腿。想來想去,這個老人妖來個以退為進,向李瀍提出辭呈,假心假意地說要回去吃退休金。他敢說,李瀍就敢批,不就退休金嗎,我發。這可是仇士良和一幫太監們沒想到的,事到如今,這個曾經導演過幾次皇帝廢立的大宦官終於結束了自己的威風日子。為了表示自己瞧不起李瀍的幾毛錢退休金,仇士良回家沒幾天就死了。老大一死,屁股後的小崽子們自然也沒了脾氣,乖乖做回奴才了。
搞定了宦官,李瀍又開始搞軍閥。當時除了中央的大唐皇帝,地方上還有許多大大小小姓劉、姓王的土皇帝,也就是俗稱的藩鎮。這些人把自己的屬地變成名副其實的獨立王國,官員自己任命,稅收自己截流,軍隊自己掌握,哪天自個兒死了,接班人自己指定。自打盛唐末期的唐代宗時期,皇帝們就想著怎麼擺平這些地頭蛇,一直拖到李瀍這裡,問題還是那個問題,答案依舊沒有。這當中,不僅上進的牛僧孺也起了不小的縱容作用。李瀍完全對得起自己廟號裡的那個「武」 字,他在李德裕的全力配合下,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削藩運動。公元八四四年,劉縝不經中央批准,擅自接任澤潞節度使,李瀍立即下令平叛,奶奶的,兩條腿的太監我都不怕,還怕你三條腿的劉某人?結果,澤、漣等五州被一舉平定。大大小小的土皇帝們一見這陣仗,都徹底老實了。李瀍馬不停蹄,又對北方的回紇用兵,把周邊的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國嚇得再也不敢滋事了。
把凡人全都搞定了之後,李瀍又跟神仙較上了勁兒,這事還得從他的一個業餘愛好說起。唐朝皇帝大多有個特點,就是都喜歡煉丹求藥,夢想著長生不老。唐憲宗、唐穆宗、唐宣宗,包括最最英明的唐太宗,都是因為過於癡迷,不幸中了丹毒而提早升天的。所謂你不吃還活得長,你一吃反而死得早。出於同樣的愛好,李瀍也喜歡吃丹藥。早在他還是王爺的時候,身邊就聚集了一幫道士,整天拿著多種重金屬和有毒物質(如硫磺)煉製所謂的長生不老藥。根據這些人的理論,金銀等重金屬抗腐蝕性強,不容易變質,如果人吸收了這些東西的精華,一定也可以永垂不朽。別看李瀍在國家大事上不糊塗,在這件事上卻傻得可笑,十分虔誠地相信這些鬼話,一直到死。
與以往不同的是,李瀍身邊的這幾個江湖騙子如趙歸真等人,不僅造假藥,還造謠。他們煞有其事地編了一句順口溜:「李氏十八子昌運未盡,便有黑衣人登位理國。」我來解釋一下,「十八子」合起來是「李」字,代表李唐帝國,「黑衣」呢指的就是和尚。兩句話連在一起,意思就是和尚們要起來造李唐王朝的反。李瀍對這話正琢磨著呢,趙歸真等人又生出了一個ど蛾子,對李瀍說:「陛下,你知道望仙台為什麼這麼長時間都沒有一個道士成仙嗎?」李瀍搖搖頭,他們接著說,「是因為信佛的那幫禿驢妖氣太重,阻擋了成仙之路。」李瀍一想這還了得,來呀,給我把佛教滅了!於是,轟轟烈烈的滅佛運動開始了,因為事情發生在會昌年間,史稱「會昌法難」。
這次滅佛運動雖然沒有北魏太武帝滅佛那麼血腥,但對佛教的打擊程度卻是最嚴重的。我們來看幾個數字:整個「會昌法難」期間,被拆毀的寺廟有四千六百多座,招提和蘭若四萬多所,還俗的和尚以及尼姑共計二十六萬多人。到後來,長安、洛陽僅各存十座寺,每座寺十名僧人。此外,由於佛寺所屬財產眾多,在滅佛期間,共計沒收田地數千萬公頃。至於寺廟裡的佛像、大鐘等金屬製品,李瀍也沒放過,不是變成了錢幣,就是變成了農具。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不,那麼多佛像就這樣報銷了。昨天還是信徒遍佈各地、香火繚繞四方的大教,就這樣一夜之間沒落無光了。
當然,這次滅佛運動的起因並不單單只是因為趙歸真等人的幾潑口水,當時佛教自身的不檢點也是一個原因。李瀍在廢佛詔書裡明明白白地說:「僧徒日廣,佛寺日增,勞人力於土木之功,奪人利於金寶之飾。遺君親於師資之際,違配偶於戒律之間。壞法害人,無愈此道!」說到底,還是一個錢字。武則天當政時期,對李唐王朝一直尊崇的道教沒多少好感(因為她不姓李,跟太上老君李耳沒血緣關係),反倒是對佛教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在她的支持下,全國各地大興佛寺,僧尼們的各項待遇也一高再高。這些人漸漸脫離了勞動,坐擁大片土地成了名副其實的地主。到了後來,僧侶們還成了霸佔民產、危害一方的惡勢力。李瀍這麼做,既有增加財政收入的目的,也起到了劫富濟貧、維護社會和諧的目的。
把佛教折騰得夠戧的同時,李瀍自己也被自己折騰慘了。因為長期吃所謂的丹藥,身體中的重金屬含量超標,會昌六年(公元八四六年),他收到了太上老君發來的病危通知書(如來佛的他不認)。趙歸真不愧是趙歸真,這個時候還敢胡編,說什麼生病是您名字中的「瀍」屬「水」,與本朝尊崇的土德不合。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土克水,「瀍」亦被土所克制,因此破解的辦法就是改名為「炎」。因為呢,炎字屬「火」,與土比較和諧。重病中的李瀍竟然相信了,就把名字真的改為李炎。然而,改名並沒有延長他的生命,反而加快了他的死亡。這年三月二十三日,即改名之後的第十二天,唐武宗駕崩。而那位王美眉,因為愛他過深,居然殉情而死。有此知己,唐武宗今生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