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墓睡美人” 鎏金面具覆面

契丹族,這個曾經建立強大的遼王朝,統一了北方,對中華民族古文化有著重大貢獻的民族,他們所留下的歷史遺址,正成為人們去揭示這個民族興衰歷程的重要線索。
2003年通遼吐爾基山遼墓出土的契丹女屍一時聞名全國,但是上世紀80年代烏蘭察布市遼墓出土的契丹女屍卻很少有人知道。
如今,這具神秘的契丹女屍就存放在烏蘭察布市博物館。烏蘭察布市博物館館長李興盛1月20日告訴記者,這具千年女屍出土近30年,目前保存完好,現正在爭取國家專項經費對其進行保護。
“睡美人”出土
上世紀80年代,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固爾班鄉豪欠營村許多村民以盜挖古墓為生,後來在挖掘古墓中死了一個人,村民們認為這是鬼神作怪,從此以後就沒有人再挖盜古墓。
李興盛告訴記者,當時剛剛成立的烏盟文物站(今烏蘭察布市博物館)得知這一情況後,經調查認為這是一處遼代墓葬,有10座。地表盜坑累累,散落著許多灰色墓磚。
1981年10月12日,以自治區文物工作隊陸思賢為領隊,烏盟文物站全體職工為隊員的考古發掘隊,在對察右前旗固爾班鄉豪欠營村灣子山編號為六號的墓葬進行了發掘後,驚訝地發現,有具契丹女屍熟睡其中,她被專家們稱為“千年古墓睡美人”。
李興盛說,這六號墓20世紀70年代曾經被盜掘過,因當時沒有挖到墓室而沒被盜墓者破壞。
文物考古者先從墓道開始發掘,並找到墓門,當進入墓室發現墓內淤土為異常潮濕的細沙土。墓葬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組成,墓室平面南北長2.12 米,東西長2.2 米,墓底至墓頂高2.26米;墓壁均為加工過的石料券砌,墓室地面均用灰色溝紋磚鋪砌。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淤土中發現了白釉瓷盤、白瓷碟等文物。
然而此時,人們感覺到墓室彌漫著令人難捱的腐屍味。這種濃烈的味道在以往發掘遼墓墓葬中未曾出現。緊接著,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重大考古發現讓在場的所有考古人員目瞪口呆:在墓室北壁的屍床上,頭向北,面向東南,正對著墓門,側身躺著一具古屍,她右手貼在腰部,左手很自然地放在胸前,右腳稍向後,頭枕木枕,面部由表情安祥的鎏金面具所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