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烏龜殼怎麼來的?2億2千萬年化石說分明

烏龜殼怎麼來的?2億2千萬年化石說分明

一塊在中國西南部出土,令人驚訝的2億2000萬年前的完整化石,解答了一個長久以來對爬蟲類演化的激辯:龜甲究竟是怎麼形成的?

一份刊登在今天出版的「自然(Nature)」科學雜誌中的研究,科學家報告他們發現了一種過去失去聯結的物種:半甲齒龜(Odontochelys semitestacea),牠們的外殼直接從肋骨和背骨演生而來,而不是某些學者所主張的從皮膚演化而來。

這項發現同時讓人推測,烏龜最早可能是生活在水中而非陸地;同時將烏龜最早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再提前大約1000萬年左右。

烏龜發展出一種像防彈衣一樣的上殼,被稱為甲殼(carapace),連接到一個較軟的底部,稱為腹甲(plastron)。

但由於缺乏確切的證據,科學家早從1800年代就一直討論,烏龜的活動房屋是如何形成的。

其中一支理論認為,這種殼是由皮膚逐漸形成的。

但另一種理論認為是先形成腹甲,接著肋骨再自然發展並加寬,同時背骨也變成硬甲殼,讓烏龜可以縮進去躲避掠食者。

加拿大自然科學博物館(Canadian Museum ofNature)古生物學家吳肖春(Xiao-chun Wu),也是這份研究的共同作者表示:「有了半甲齒龜,我們現在有清楚的化石證據,證明這種動物的演化過程。」

研究小組召集人,中國杭州的浙江自然博物館(Zhejiang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劉林俊(Lau Lin-Jun,譯名)表示,新發現也指向烏龜原來是水生動物的證據。

半甲齒龜在背部只有一半的殼,但卻和今天的烏龜一樣有完整的腹甲,證明牠的肚子在水中容易暴露在由下而上進襲的掠食者攻擊。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