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南宋商船「南海一號」出水

南宋商船「南海一號」出水

沉睡廣東陽江海底約八百年的南宋古船「南海一號」,昨天被從二十多米深的海底淤泥中順利吊出水面,創下世界古沉船整體打撈的首例。「南海一號」載有六至八萬件瓷器及金銀銅器等古代文物,估價超過一千億美元(七千八百億港元),將於今天開始拖往專門為其建造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水晶宮」,待考古整理後向民眾開放。

  本報中國組

  備受注目的「南海一號」,由廣州救撈局一九八七年在陽江市東平鎮對開二十海浬處偶然發現,船身為木構造,長三十點四米、寬約十米。

  出動「亞洲第一吊」

  據考證,「南海一號」是南宋初年赴印度等地進行貿易時意外沉沒,至今約有八百多年。它也是迄今為止被發現的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海上沉沒古商船,船上數萬件珍貴文物絕大多數完好無損。

  為不破壞「南海一號」,當局提出「總體打撈、就地保護」原則,調來全世界排名第六的「華天龍」起重船,該船擁有起重能力達四千噸的「亞洲第一吊」,還出動半潛駁船「重任一六○一」號及多艘拖船等。

  三千噸重浮出水面

  負責打撈的工程部門為「南海一號」度身打造了一個長三十五點七米、寬十四點四米、高十二米、重五百三十噸的巨型沉井,先將沉井壓入海底罩住沉船,再從沉井底部穿引三十六根鋼梁,組成一個密封的「鋼箱」(俗稱沉箱),最後把「南海一號」整體打撈出水。

  從今年五月開始,將「南海一號」放入沉箱的超難工程日前終於完成。當局原定今天才起吊,但因天氣問題,決定提早於昨天早上九點十分左右開始作業。

  今舉行「出水儀式」

  至十時五十分許,裝有「南海一號」和淤泥的巨型沉箱終於冒出海面。

  十一時,「華天龍」號微微垂下巨臂,將沉箱投回海下二米,緩緩向半潛駁船行進。

  下午一時,兩船靠近,半潛駁船潛入海水七米多深,「華天龍」再次將沉箱吊出水面一米,歷時約四十分鐘,成功把沉箱分毫不差地投放到半潛駁船預先備好的托架凹槽內。經檢測,「南海一號」絲毫無損。

  「南海一號」出水後,將被緩緩拖向岸邊。當局將在今天舉行隆重的「出水儀式」,然後將連同沉箱一起,把「南海一號」運到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放入館內的「水晶宮」中。



仿海底環境保存 水晶宮耗資1.6億

「南海一號」古商船共載有六至八萬件珍貴文物,且絕大多數文物完好無損,估價超過千億美元,有專家稱其堪比秦始皇兵馬俑或故宮。廣東省投資一億六千萬元人民幣,在陽江興建「廣東絲綢之路博物館」,並製成一個仿海底環境的玻璃「水晶宮」,用以保存「南海一號」。

  據鑒定,「南海一號」是迄今為止全球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所載文物數量已超過甘肅敦煌莫高窟的總數,且多數為國家一級文物,故又有人認為它堪與秦始皇兵馬俑、北京故宮媲美。

  媲美兵馬俑及故宮

  通過幾次探索型的水下考古,已從「南海一號」打撈出金、銀、銅、鐵、瓷等類文物四千多件,多數都十分罕見、甚至是首次發現的珍品。船上的瓷器包括德化窯、磁灶窯、景德鎮窯系及龍泉窯系的高質量精品,絕大多數完好無損,令考古界震驚。

  為安放「南海一號」,廣東省斥巨資在陽江市海陵島的「十里銀灘」,興建了一座佔地十二萬九千平方米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該座被稱為「世界一流、亞洲第一」的水下博物館,最引人注目的是用來存放古船的「水晶宮」:它是一個巨型玻璃缸,將注入十二米深的海水,其水質溫度及環境將與「南海一號」沉船打撈前所在海底環境完全一致。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