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兵馬俑怪現象:為啥士兵都沒頭盔?秦朝官員「日記」給出答案

兵馬俑怪現象:為啥士兵都沒頭盔?秦朝官員「日記」給出答案

「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這是《過秦論》中賈誼對秦軍的形容,當年秦始皇就是靠著這樣一支虎狼之師,實現了大一統。為了保護自己的陵寢,以及為了自己創建的帝國可以萬世傳承,時刻控制、檢閱自己的虎狼之師,秦始皇將秦軍以兵馬俑的形式帶入了皇陵之中。

究竟「全數保障」自願醫保,保單年度賠償上限有幾高?

1974年3月11日,陝西省臨潼縣驪山鎮的一個小村莊裡,一位村民在自家正在挖掘的水井中發現了一些陶俑碎片。此事隨即引起了當地考古工作者的重視,經過多年的細心勘探與保護性發掘,兵馬俑一號、二號、三號坑相繼呈現在人們眼前,引起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轟動,更多專家、學者與考古愛好者紛紛前往此地研究考察。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歷史學家在考察時發現了一個異常奇怪的現象——出土的兵馬俑中無論軍官還是士兵,大部分都不佩戴頭盔。士兵們都是將麻布做的頭巾纏在頭上,軍官則戴著牛皮做的板狀帽子,並且兵馬俑身上的鎧甲也都十分簡潔,大部分士兵身上的甲衣都只是遮住了身體的重要部位。更令人驚訝的是,站在戰場最前方的弩兵還無一人佩戴盔甲。


▲秦始皇陵近照

為何秦始皇陵兵馬俑都不戴頭盔,是因為秦國沒有為軍隊打造足夠多鎧甲的能力嗎?關於這點我們是可以否定的,因為秦自商鞅變法以來,逐漸成長為諸侯國中最為富有且強大的國家。《史記》中記載 「秦,帶甲百萬」,可見並不是經濟原因導致軍備跟不上軍隊的擴張。幸運的是,一位名叫「喜」的秦朝官員寫的「日記」為我們揭開謎底給出答案。「喜」用竹簡記錄了他三次參軍,在戰場上秦軍為爭奪敵軍首級而奮勇拼殺的所見所聞。


▲秦始皇劇照

所有的一切還是源於商鞅親自擬定並頒布的秦國律法,秦國嚴格按照這套律法治國,並一直延續到秦始皇時期,猶如一台精密而高效的機器。按照律法,秦國士兵只要在戰場上取得敵人首級,就能依照殺敵數量獲得相應勳爵,有土地有房子,可以使自己出人頭地。但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鼓舞和支持更多的人進入軍隊,所以這份榮耀與貴族身份並不能傳給子孫。因此,根據「喜」的記載,秦國士兵好戰,喜歡鬥狠,所以不戴頭盔可能是因為想要在戰場上顯現自己英勇。


▲秦兵馬俑近照

除此之外,從實戰的角度考慮,大部分秦兵也不會穿戴頭盔。秦軍是多兵種作戰,相互配合,前排是持有大盾的步兵,用來抵擋從上面射來的弓箭攻擊。同時,秦兵為了擁有快速機動的能力,可以近身肉搏與敵人纏鬥,因此他們不對腿部進行防護,因此犧牲了安全性。而且,近戰時頭部的防禦就不是那麼重要,為了可以更精準的打擊,一般都是朝著敵人上身攻擊,所以大部分秦兵上身都穿著甲,再加上頭盔並不是為每個人定製的,並不能全美的適配每一個人,頭戴盔的話會影響視野。


▲秦朝戰馬

對於這這樣一支部隊來說,用金屬打造的的頭盔和護甲無疑會因為重量而影響到他們的殺敵數量,所以,秦兵的甲和盔都是皮做的,大都是犀牛皮(牛、馬的皮很少)。更為瘋狂的是,不少秦軍索性連僅有的皮甲也脫掉了,直接袒胸赤膊。《戰國策·韓策》中形容「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


▲秦兵馬俑近照

還有一種說法,兵馬俑不佩戴頭盔也是為了接受皇帝與大臣們的檢閱。關於秦盔,在《左傳》也有記載「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表明了秦軍會摘下頭盔接受檢閱。這段文字不僅證實了秦軍是配有頭盔的,也側面反應了古代士兵在接受檢閱時也需要摘掉頭盔。所以,我們也可以認為兵馬俑中的士兵之所以不戴頭盔,是因為他們正在接受始皇帝的檢閱。

在後續的兵馬俑發掘中,我們也發現這些兵馬俑其實是配有頭盔的。考古學家們發掘到了軍械庫遺址,並在裡面清理出了大量盔甲。在K9801陪葬坑中,就發掘出石胄約43件,這還僅僅是發掘到的其中一部分。
結語

    一個強大的國家需要一支強力的軍隊來維護,一支強力的軍隊不僅需要鋒利的刀劍、堅固的盔甲,更需要一群有血性、有擔當、有寧死不屈精神,在生死考驗面前不退縮的人來組成。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