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乾隆盛世 白蓮教為何夠膽作反?

乾隆盛世 白蓮教為何夠膽作反?

白蓮教歷次造反,聲勢小被官府擊破,為何盛世乾隆時卻相反?

清朝官方始有「盛世」說法是從康熙後期起的「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到了乾隆時更頻繁。康熙在《萬壽盛典初集》中一共提到了73次「盛世」,到了乾隆分別於1738年的《世宗憲皇帝硃批諭旨》及1792年的《八旬萬壽盛典》中,「盛世」分別出現52次及62次。

不僅皇帝,一般臣民口中也常把盛世掛在口邊。乾隆間狀元于敏中,就曾上奏疏:「轢古凌今,覲史冊罕逢之盛世。」事實上,由康熙至乾隆百多年間,清朝國力整體上升。尤其乾隆掌權,清朝在人口、疆域、財富與周圍國家關係上,更是頂峰。為了彰顯盛世,乾隆還下令修書,《四庫全書》就是這樣而來。

另一方面,乾隆於對外戰爭也頻頻得勝,他還為自己加上「十全老人」稱呼。但在乾隆退位當太上皇的第一年,白蓮教造反。乾隆顯然不願看到,於是下令和珅調集重兵圍剿,殺掉幾名白蓮教首領,可惜起義無法平定。直到乾隆去世,白蓮教造反聲勢浩大依然。

這場看似由官府追拿白蓮教偶然引發的造反,實際充滿必然。從白蓮教歷史來看,他們自成立後經常參與造反,白蓮教也被歷朝打壓為秘密組織。清朝入關後,白蓮教「反清復明」。只不過乾隆以前歷次造反,聲勢小,被當地官府擊破。但到了乾隆時情況相反,與社會情況有關。

從國力上看,清朝自乾隆後期,即使對外戰爭勝利,總體而言戰力慢慢衰退。從仰仗的軍隊八旗和綠營來比。八旗一向作為主力,駐紮全國險要。多名皇帝一直希望八旗保持驍勇。乾隆更下旨訓斥江南八旗軍,希望他們戒驕惰,但也無法挽回八旗頹敗。至於綠營兵人數較多,待遇比八旗低,總數大概六十萬,分散全國,採用世兵制,升遷困難。長期以往綠營士氣不高,但他們在乾隆時已經是平定白蓮教的主力。

在軍力衰退背後,國庫也告急。乾隆在位初期,國庫充實,到後期便愈加枯竭,除了頻繁戰爭成為巨大負擔外,還有朝廷官場上下奢靡腐敗。乾隆為彰顯盛世,曾多次南巡,每次都要消耗大量財富。沿途的裝點打扮,各地官員「孝敬」。兩淮地區鹽商為了更好跟朝廷做生意,恨不得掏空家底為乾隆慶祝。

乾隆又喜歡附庸風雅,題字賦詩,底下官員拼命巴結,為他送上各類珍寶古玩。皇帝生活奢靡,底下官員紛紛仿效,刮盡天下民財。乾隆寵臣和珅,在嘉慶年間被搜刮出的上億家產,也可反映當時腐敗猖獗-朝廷中樞和珅這樣巨貪,地方就有衙門小吏大貪,各項苛捐雜稅逼得百姓無路可走。

官吏缺乏監管,上下貪墨,對流民百姓就見縫插針的勒索。連小權的衙役也可靠公文「勒索,百姓走投無路也只得乖乖交錢。當越來越多民眾為躲避苛政,成為流民。官府脫離原有籍貫,便無法按照保甲法管理。在百姓來看,家業已被一併奪走,生活艱難,甚至子孫後代都可能要經歷同樣生活,無法看到任何希望時,對他們來說,與其繼續忍受折磨,不如揭竿而起。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當時不隻白蓮教造反,在雲貴地區,也有反抗清朝力量。乾隆最喜歡的福康安,和珅的弟弟和琳,都在雲貴地區戰爭中去世。至於在白蓮教起義爆發的源頭四川、湖廣一帶,清朝駐軍本薄弱。當地深山較多,流民極多,白蓮教更容易從最初的小規模不斷發展,終於形成規模。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