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朝鮮半島「韓國」名字源來自中國戰國七雄的韓國

朝鮮半島「韓國」名字源來自中國戰國七雄的韓國

「韓」慢慢演變為朝鮮族的別名,現代韓語中被賦予「偉大」或「領袖」之意。
世界上有個國家叫韓國,全稱大韓民國,成立於1948年,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實際上,中國歷史上也有一個國家叫韓國,為「戰國七雄」之一。兩個國家都叫韓國,那麼兩者之間有關係嗎?可從周朝說起。


明人繪周武王像

當年周武王滅商後,建立周朝。輔佐周朝的周公,為周王朝設計一套國家制度:井田制、禮樂制、分封制,邏輯嚴密,對中國人影響至今。而當中的分封制度,也確保了周王朝的八百年江山。
周王朝的國王先以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為中心,沿著渭水下游和黃河中游劃出一大塊土地稱為「王畿」,由周天子直接統治管理。然後國王再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全部分封出去,由國王的兄弟子侄或功臣去統治。分封的國家中,有一名為晉國。

春秋諸侯位置圖

晉國始祖叔虞,是周武王與姜子牙女兒的兒子。後來周天子就將今山西省全部、陝西省東部與北部、河北省中部與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以阪山東西北部與內蒙一部的廣大地區的分封予他。因為晉國地盤大,又是周天子的直系,勢力雄厚,晉國也極力擴張,將一個叫韓城的地區兼併,韓城的統治者進入晉國繼續做貴族。《詩經·韓奕》載:「溥彼韓城,燕師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
到春秋晚期,晉國逐漸被六大家族控制,後來又合併為四大家族:智氏、趙氏、韓氏、魏氏,以智氏家族勢力最大。韓、趙、魏三家聯合滅了智氏後,三家分晉成為:韓、魏、趙,加入「戰國七雄」行列。

據指,朝鮮半島的「韓」和中原的「韓」其實是同源,都出自韓城。而韓城之「韓」恰恰來自韓族人之「韓」,被晉國吞併的那個韓,只是其留在中原的一支。也正因為部分韓族人遷徙到朝鮮半島,才讓那裡出現以「韓」命名的軍事組織。根據中國史書《三國志》和《後漢書》記載,當時半島上主要有三個軍事組織,分別是「馬韓」、「辰韓」、「弁韓」,被稱為三韓時代。其中以辰韓經濟最發達,從事建房、織綢、使用鐵器、養蠶和役使牛馬等活動。「三韓」是現在朝鮮族的直系祖先,也是如今韓國國名得來的原因。

《後漢書·東夷列傳》局部


《三國志·魏書》局部

辰韓也叫秦韓,《史記》記載:「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來適韓國,馬韓割東界地與之,相呼為徒,有似秦語,故或名之為秦韓。」《三國志·魏書》和《後漢書·東夷列傳》也都有這樣的記載:「皆古之辰國也......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適韓國,馬韓割東界地與之,其名國為郡,弓為弧、賊為寇,有似秦語,故或名之秦韓、有城柵屋室,土地肥美,宜五穀,知蠶桑,作縑布,乘駕牛車。始有六國,稍分為十二國。」換句話說,也就是說辰韓就是當年戰國七雄韓國遷徙過去的人,他們是因為秦始皇滅了韓國後無家可歸,帶著全家老少遷徙到朝鮮半島一帶。

穿著袞龍袍的朝鮮高宗

《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曾提到:「桓、靈之末,韓濊強盛,郡縣不能製,民多流入韓國」,此為「韓國」這一名稱的最早記錄。後來到明清兩朝,朝鮮都是中國的藩屬國。到了清末的時候,朝鮮王朝的第26代國王李㷩,趁中日甲午戰爭日本勝利後,依照條約朝鮮不再是清朝的藩屬國,並於1897年宣布朝鮮脫離清朝的朝貢體系,建立大韓帝國,李熙是為朝鮮高宗。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