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帝除弊求治 為同光中興打下基礎
鹹豐帝是按照秘密立儲制度的清朝皇帝,他身體雖然虛弱,但即位後一度勤於政事,廣開言路,有意重振國威。
鹹豐帝先將「保位貪榮」的穆彰阿革職,其後再將鴉片戰爭中談判失利的耆英處死;同一時間,起用林則徐、姚瑩等人,希望可以富國強兵,改變積弱的國勢。
可惜,此時清帝國內憂外患不斷,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再先後爆發太平天國運動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鹹豐帝再努力,仍未能力挽狂瀾,圓明園、清漪園等被焚掠,最後更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鹹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年僅三十的鹹豐帝崩於避暑山莊,皇長子同治帝繼位。同時依遺詔,由肅順、載垣、端華、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為顧命八大臣,肅順為首,輔導皇帝施政。
不過,就在鹹豐靈柩啟程返京期間,東太後慈安、西太後慈禧、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四人發動辛酉政變,八大臣非死即貶,由慈安、慈禧兩宮聽政,鹹豐帝生前的輔政遺命宣告廢止。
事實上,鹹豐帝「任賢擢才,洞觀肆應」,在面對太平天國運動與西方列強的侵略,鹹豐總算令不致令清朝滅亡,而他除弊求治,提拔行事果斷的肅順,亦為後來的同光中興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