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蒙古重口味醫學

蒙古重口味醫學

蒙古族在狩獵宰殺牲畜,積累豐富動物解剖知識,加上飛馬射箭等生活及征戰經常跌傷、骨折、脫臼、腦震盪等,積累不少正骨治傷和戰傷外科經驗,卻有些療法看來匪夷所思。

公元10世紀末,蒙古部落逐漸強大,13世紀初鐵木真成吉思汗統一了大漠南北近百個部落,再於1206年建立蒙古帝國,隨著蒙古帝國興起強大,歐亞各國頻繁交往,蒙醫藥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蒙醫臨床醫療經驗進一步發展,漸漸得出初步醫療理論,形成了古代蒙醫藥。

在古代,蒙古族祖先,與自然疾病抗爭實踐而積累原始醫療知識,發明最早醫療保健。由於他們缺乏規範化民族文字,蒙醫學未能有系統整理,根據只散見於文獻。這階段,蒙醫學以蒙醫正骨、蒙古灸療、刺血、外傷、食飲治療、馬奶酒療法以及動物藥療法等為特點,經驗豐富惜理論缺無。當時的蒙醫學,亦尚未與巫醫巫術決裂,蒙醫學也摻雜著薩滿教迷信。

及至蒙古統一了中國,在醫療衛生管理上採取比宋代更完善的機構及管理制度,才讓後世了解到,摒棄巫術及祈禱等「糟粕」,他們的傳統醫療,皆從歷史發展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唯物及辨證等思想影響下,民族醫學亦形成了獨特理論體系。

早在古代,蒙古族在狩獵宰殺牲畜中,積累豐富動物解剖知識,加上畜牧狩獵、飛馬射箭等日常生活以及長期征戰中經常跌傷、骨折、脫臼、腦震盪等,積累不少正骨治傷和戰傷外科的寶貴經驗。如在《蒙古秘史》等歷史文獻中,就有用燒紅的鐵烙烙治流血傷口,用蒸氣熱罨(即以熱湯或熱藥汁局部淹漬)的活血方法治療內傷,用牛羊瘤胃內的反芻物做熱罨療法,用熱血浸療法治好箭傷等。而在《新元史》中更記載以牛肚成功治理失血過多的個案,顯見蒙古醫士在急救外傷休克方面的技術相當高明。

據《新元史·布智兒傳》載,成吉思汗的名將布智兒,出征回回、斡羅思等國,每在戰場都奮身力戰,有一次「身中數矢」,「太祖視之,令人拔其矢,血流滿體,悶僕幾絕。太祖命取一牛,剖其腹,納布智兒於牛腹,浸熱血中,移時遂蘇。」當時,成吉思汗先命人去牽來一頭牛,然後將布智兒胸口的箭拔了出來,之後迅速將牛的肚子破開,將布智兒整個人都塞進去。第二天,布智兒醒來,身上傷口也不流血,其後調養痊癒。

這種為蒙古人的「腹罨療法」,在《元史》也有數宗案例,都針對外傷、箭傷等所造成的休克,均以牛腹成功急救。據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這也有一些科學道理。將休克者立刻放置在溫度適宜的牛腹內,避免寒冷及過度移動傷者所造成的額外刺激,有利復蘇。同時也可推斷,這種急救方式在當時的蒙古族中相當普及。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