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西亞時,教潛水課要做水下練習都會去一個固定的潛點,我每次下水都會被一群小魚啄來啄去,一問當地人才恍然大悟,他們說,過去為了取悅遊客,浮潛或潛水教練都會帶食物下去餵魚,就這麼餵了好多年,所以魚都會游靠近人。後來停止餵食,但魚的覓食習慣已被改變,一樣的把人類跟食物畫上等號。每次學生看到總開心地說:「Vanessa教練你好受歡迎喔,魚好像你的朋友都跑來跟你玩」,經我解釋才知其中危險。
在帛琉一個世界知名的潛點藍角(Blue Corner)潛水時,曾經被一隻蘇眉魚攻擊,還好閃得快咬到的不是手而是潛水裝備,因為蘇眉魚非常膽小,一點風吹草動就跑走,再問同樣的問題,答案不出所料,也是餵出來的,以前有些潛水客大老遠慕蘇眉魚之名到此,導潛為了能讓他們拍到更清楚的照片,每次下水都帶著食物來吸引牠過來,即使現在已禁止餵魚,卻難以挽回蘇眉魚的觀念,因此還是偶爾會聽到有人被魚攻擊的事情。
菲律賓的Donsol位於鯨鯊的游動的必經路線,曾經有世界鯨鯊之都Capital of whale shark,過去只是個小漁村,世代以捕魚為生,也一直都有捕鯨鯊,直到世界自然基金會WWF(World Wildlife Fund)發現這個情況後,與當地旅遊局攜手協助轉型生態保育觀光,每年12~6月的觀賞鯨鯊季節都有為數不計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到訪,藉此當地從一個小漁村迅速繁榮發展。會在Donsol出現的是野生鯨鯊,不餵食重保育也不破壞鯨鯊自然生態習性,只有在固定季節會有將近90%的極高機率能看到鯨鯊,但不保證,運氣不好也有可能落空。
Oslob也是菲律賓非常著名的看鯨鯊的地方,跟Donsol不同的是,牠們以百分之百的機率而聞名,為什麼能夠保證必定能看到鯨鯊呢? 原來是當地人每天固定時間餵食,既然每天都有食物,鯨鯊們索性住下來,平常只會在Oslob周圍海域游動,一隻、兩隻、三隻,漸漸的越來越多,連Donsol的鯨鯊也被吸引過來,餵食成了習性,現在牠們再也不自己覓食,鯨鯊長距離遷移回游繁衍的自然生態習性完全瓦解。此外,因為太過於習慣漁船及人類在身邊,有時不小心撞到螃蟹船,或是被船的馬達割到,身上處處可見明顯傷痕。
加拿大的獅子魚沒有天敵,造成繁衍過多,危及當地海洋生態,因此當地有捕捉獅子魚,捉到後切塊丟進海裡,當地魚種並沒有吃獅子魚的習慣,但時間一久,改變了魚的飲食習慣,牠們開始也吃獅子魚,原始生態無聲無息地產生變化。
在世界各地的旅遊區,為了取悅客人都會餵魚,馬爾地夫幾乎每間渡假村都會有固定的餵魚秀,印度洋的廣闊海域住著很多大魚,餵魚時來的不是小魚,而是魟魚、鯊魚或是海鰻等大型魚類,快到餵魚時間總會看到這些大魚游到靠近水面淺灘處,同事經常笑說,可千萬別在這時間下水,不然我們就是那塊肉。
多數遊客也會出於好玩的心態自行餵魚,坐在美麗夢幻的水上屋的餐廳,客人邊吃飯也不忘丟點食物餵魚,瞬間幾十條魚游過來,我相信這樣的事情在世界各地的觀光區域天天發生,從來沒人真的想過,畫面很有趣但對生態的影響呢?
各國都有法律禁止餵食野生動物,到國家公園或遊樂區都會看到禁止餵食的警示牌,因為他們知道後續會帶來的不良影響。當我去斯里蘭卡最大的野生動物公園,明文規定禁止餵食或者是開車靠近任何動物,避免影響生態或打擾牠們,一樣是野生動物,陸地上的動物不能餵,海底的就能為所欲為嗎?
對海洋生物及動物的任何行為都是一種教導跟指示,餵魚就是其中一種,小小的一個餵魚動作除了改變生態食物鏈,生物習性,魚會變得有攻擊性,若是遇上有心人士,簡單餵食就把魚全部捕上岸或毒魚。我常說,現在你餵魚食物,以後你的小孩就變食物,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我就被魚攻擊過幾次。
人類所吃的食物過度精緻、調味,並不適合魚吃,一旦吃進肚會危及健康甚至造成死亡,別忘了What goes to ocean goes to you. 吃進不健康的魚也會連帶影響人體健康。
眾多熱帶魚是吃珊瑚上藻類或寄生物,一舉兩得的幫珊瑚清潔洗澡,如果魚開始等待餵食而不去吃原有的珊瑚藻類,日積月累後,珊瑚會因為無法呼吸而死亡,珊瑚是海洋循環的基底,一旦珊瑚死亡,整個海洋生態就會崩盤瓦解。勿以惡小而為之,或許你還是覺得餵魚沒什麼關係,因為人類只是個海洋的過客,並不住在海裡,請尊重海洋生物的自然生態及原始求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