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還有一個細節我們沒有註意到,那就是在《楚世家》裏,司馬遷根本就沒有記載昌平君成為末代楚王的事情。作為一個國家的最後一個君王,司馬遷為何會不將昌平君寫入《楚世家》?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昌平君的這個“楚王”是不合法的,是得不到官方承認的。在結合《秦始皇本紀》和其他篇目記載的“矛盾”,我們可以推斷,真正的項燕已經在二十三年戰死於蘄南,而在二十四年擁立昌平君為楚王的“項燕”只是被找來的替身。所謂的“擁立”實際上只是自立,故而不算是正統,昌平君的名字也因此不會出現在《楚世家》中。

這樣一切就都能解釋的通了。背負著秦楚情仇的昌平君在國家風雨飄搖之際,毅然決然的挺身而出,自立為楚王,繼續打著楚國的旗號抗擊秦國的侵略。可是楚國的正規軍已經被王翦擊破了,昌平君雖有大誌,卻也是回天乏術。在步步進逼的秦軍的壓力下,昌平君復退兵渡過長江,在江南繼續抗秦。

▲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雕塑,昌平君和項燕等人的先祖
不久,王翦、蒙武率領秦軍精銳渡江。北宋陳舜俞《廬山記》中記載廬山有康王谷、康王觀,相傳楚康王為秦將王翦所迫,匿於谷中,後世有碑刻記此事。《太平禦覽》卷五四引《尋陽記》、《太平寰宇記》卷一一一、《輿地紀勝》卷二五、《讀史方輿紀要》卷八三、《古今圖書集成》第一二九冊,以及明正德《南康府誌》、清同治《星子縣誌》等幾種地方誌,都有康王谷(或稱楚王谷)之事。這裏在江南反秦的“楚康王”就應當指的是昌平君。後來,昌平君熊啟不敵秦軍,戰死沙場。在昌平君臨死前,又叮囑自己的余部要繼續抗秦。因此,昌平君的余部一直在與王翦、蒙武所率領的秦軍精銳作戰,直到秦王政二十五年,江南才被徹底平定。至此,楚國正式宣告滅亡,成為了大秦帝國的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