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了解庫爾德人

了解庫爾德人

先來系統梳理了庫爾德人的前世今生。
當前中東亂局日趨激烈,而隨著ISIS對庫爾德人地區的進攻,「庫爾德人」——這個之前我們常有耳聞卻又感覺模糊的群體不時登上新聞的顯要位置,不是「伊拉克庫爾德人全家上陣抵抗敵人」就是「敘利亞庫爾德人女戰士人彈保衛家園」,亦或是「土耳其庫爾德人遊行示威」云云,一時間庫爾德人儼然成了中東亂局的關鍵角色之一,那麼他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 這個群體又有著怎樣的訴求? 他們又在中東亂局中扮演著什麼角色呢?
庫爾德人的前世
「庫爾德人」,一個以「勇士」為代稱的民族,是中東僅次於阿拉伯、突厥、波斯的第四大民族,主要分佈於今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伊朗等國。 其前身自西元前便生活在西亞大地上,主流學者甚至庫爾德人自己都認為當年統治伊朗高原的米底人便是其的祖先的主體。 西元前6世紀中期,米底被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征服,米底人與波斯人的融合形成了今日的庫爾德人。.

被波斯人征服後,庫爾德人生活的地區于西元前4世紀末期至西元7世紀先後被塞琉古王朝、安息帝國、羅馬帝國、薩珊波斯征服並統治,期間庫爾德人並未能夠建立屬於自己的大一統政權,而是不斷地被強族征服,而處於從屬的地位。 這種命運在隨後也並未能夠改變,西元7世紀晚期,新興的阿拉伯人鐵騎橫掃西亞,庫爾德人所在地區再次被征服,這次征服伴隨著武力掃蕩而來的是更加淩厲的伊斯蘭旋風,於是庫爾德人在阿拉伯征服後開始信奉伊斯蘭教。
阿拉伯帝國後期,所屬各部分裂混戰,庫爾德人有幸建立了一個小的封建國家,無奈其民族遊牧習氣太重加之又有強敵入侵,其再次被征服,所在地區成為塞爾柱突厥的一部分,在這一時期,庫爾德人中誕生了一位強人領袖——薩拉丁,不過遺憾的是薩拉丁並未領導庫爾德人自己建立王朝,而是在自己家鄉之外的埃及建功立業, 因此這樣一個被阿拉伯人乃至西方人推崇的庫爾德人反倒在自己的民族裡沒有受到那麼多的禮贊。
經過長期的發展,庫爾德人自己雖未能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但也逐漸形成了民族聚集區,這一區域在此後未有大的變化,那就是庫爾德斯坦,其大致包括今土耳其東南部、敘利亞東北部、伊拉克北部、伊朗西部。 這一區域山地較多,因此又有稱庫爾德人為「庫爾德山民」的說法。
所謂「庫爾德山民」因民風彪悍而大量進入各方軍隊。 1231年被蒙古人窮追不捨的花剌子模遺眾首領紮蘭丁被「曲兒忒人」所殺,而這個曲兒忒人便是庫爾德人當時的音譯,當然隨著蒙古軍的到來,庫爾德地區又從屬於蒙古帝國。 蒙古人的統治後,波斯薩非王朝興起,庫爾德斯坦絕大多數地區又被其所佔據,但由於薩非王朝信奉的是伊斯蘭教什葉派,而庫爾德人則多信奉遜尼派,因此庫爾德人受到空前的宗教壓迫,恰逢此時同屬遜尼派的奧斯曼土耳其也與薩非王朝矛盾激化,奧斯曼土耳其得到了庫爾德人的支援並與薩非王朝展開了多年戰爭,雙方均精疲力竭。
1639年,奧斯曼帝國和波斯薩非王朝簽署了林堡合約,確定了兩國對庫爾德斯坦的瓜分。 庫爾德斯坦大部分歸屬奧斯曼帝國,少部分歸屬薩菲王朝。 奧斯曼土耳其開始對庫爾德人採取一定的包容態度,承認其16個公國和50個領地相對獨立的地位,但此後態度有所轉變,至1847年最後一個庫爾德公國被消滅,從此庫爾德人幾乎處於完全的附庸和從屬地位。
庫爾德人的今生
時至今日,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叫做庫爾德的國家,只有一個跨越數國的庫爾德斯坦和一群被分割的庫爾德人,那麼庫爾德人難道不想建立自己的國家嗎? 想,當然想! 但是種種主客觀的條件卻使得庫爾德人的建國夢不斷夭折。
事實上自庫爾德的民族聚集區尤其是語言形成後,庫爾德人便謀求建國至少是自治,但周旁大國林立,庫爾德一直是刀下魚肉。
歷史進入19世紀後,民族主義的思想開始蔓延,處於壓迫當中的庫爾德人自然奉之若寶,各種帶有追求獨立性質的庫爾德團體和相關報刊雜誌開始出現,追求高度自治乃至獨立建國幾乎成為整個庫爾德斯坦民眾的統一思想,而一次大戰期間奧斯曼土耳其參戰,數十萬庫爾德年輕人的鮮血更是激發了庫爾德人追求獨立的鬥志,而一個絕佳的時機確也到來了。
1918年奧斯曼土耳其戰敗,偌大的帝國瞬間面臨被瓜分的窘境,而庫爾德斯坦的建國夢卻逐漸清晰起來。 恰在此時美國總統威爾遜又提出了「民族自決」的十四點原則,庫爾德人更是倍受鼓舞,籌畫獨立建國的「庫爾德斯坦振興協會」公開成立並運作。 1919年在巴黎和會上針對戰敗國簽訂了一系列合約,其中針對土耳其的是1920年8月正式簽訂的《色佛爾條約》,條約中規定庫爾德人占多數的地區,如果該地區大多數居民要求獨立便可獨立建國。 倘若真的能夠以此行事,那麼庫爾德人建國倒有幾成把握,無奈該條約對土耳其處置太過嚴苛,便爆發了由凱末爾領導的革命,新生的土耳其國民軍在多條戰線重創協約國軍隊並迫使其重新談判,1923年7月新的《洛桑條約》取代了並未執行的《色佛爾條約》,而前者不僅對於庫爾德建國未有提及,反而將約15萬平方公里的庫爾德人聚集區劃歸伊朗, 將約8萬平方公里的庫爾德人聚集區劃歸伊拉克,加上1920年劃歸敘利亞的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庫爾德斯坦基本被分割在今日的土耳其、伊拉克、敘利亞、伊朗,此種狀況至今未有改觀,《色佛爾條約》是庫爾德人離建國最近的一次,此後庫爾德人分居多國,難以形成統一的力量。 不過他們卻並未就此放棄。

TOP



如今生活在各國的庫爾德人大約有3000萬之眾,其中在土耳其境內的有約45%;伊朗境內的約有31%;伊拉克境內的約有22%,敘利亞境內的約有5%,其餘零星分佈于四國周邊,甚至歐洲地區。
為了獨立,為了自治
被分割到不同的國家是庫爾德人的悲哀,但缺少自治權恐怕更是悲哀中的悲哀,自分割之日起各國的庫爾德人便沒有停下抗爭的腳步,為了自治權甚至更遠的獨立而奮鬥。
土耳其是世界上庫爾德人最多的國家,其也是當年分割庫爾德斯坦的「罪魁禍首」之一。 在土的庫爾德人自然不會因《洛桑條約》的簽訂就對獨立建國事宜偃旗息鼓,但凱末爾領導下的土耳其政府卻對庫爾德問題極為重視毫不讓步。
1923年10月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其推行民族同化政策,要建立單一的土耳其人國家,次年的憲法更是規定,凡是土耳其公民都是土耳其人,庫爾德人也不能例外而被稱為是「山地土耳其人」,並且語言習慣都要同土耳其一致。 如此不要說獨立就是自治都談不上,不滿的庫爾德人立即在賽義德的領導下起義反抗,但迅速被土耳其政府軍鎮壓。 此後東部地區庫爾德語都被嚴禁使用。 到1930年代土耳其政府軍更是在庫爾德省份展開殘酷的血腥鎮壓,上萬庫爾德人被殺。 但血腥鎮壓仍不能消除庫爾德人的自治野心。 1978年奧賈蘭成立庫爾德工人党,其組織1984年起便組織遊擊隊與土軍對抗,多年來雙方死傷達數十萬人,該組織也被土耳其定性為恐怖組織,並予以嚴厲打擊。 進入21世紀,土政府採取了一些緩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矛盾,但庫爾德工人党的襲擊仍在繼續,高壓的民族矛盾依然存在。
在伊朗的庫爾德人僅次於土耳其,他們同樣要求自治,20世紀30年代伊朗馬哈巴德地區漸成庫爾德自治運動基地,1945年伊朗庫爾德民主黨成立,次年1月份便建立了「馬哈巴德庫爾德斯坦共和國」,在運動之初庫爾德人曾得到蘇聯的支援,但不久蘇聯與伊朗政府達成協議,馬哈巴德的庫爾德人迅速得到鎮壓。 但伊朗的庫爾德人自治運動卻並未消失,庫爾德力量在1979年的反巴列維王朝革命中死灰復燃,不過曾並肩戰鬥的霍梅尼在執掌大權後便開展了對遜尼派庫爾德人的聖戰,數年後基本控制庫區,在伊朗的庫爾德人自此後再未有大的力量進行反抗,不過伊朗庫區的形勢依然緊張,衝突也時有發生。
在敘利亞的庫爾德人雖然只占到了庫爾德人總數的5%,但由於其位於土耳其和伊拉克的庫區連接帶,長期與兩地的人員及思想互動頻繁,因而也產生了一定的自治訴求。 1957年敘利亞的庫爾德民主黨成立,主張庫爾德人享有同阿拉伯人同樣的權利並包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此後由該党還先後分化出多個庫爾德政黨,與土耳其和伊朗的自治運動不同,敘利亞庫區的政治訴求要溫和一些,涉及到分離國家的要求尚屬少數。 不過即便如此敘利亞庫區的自治要求同樣不為政府所支援,在哈菲茲時代,敘利亞庫區力量弱小,其受到的政府壓力尚可接受,有時政府甚至對其支援土耳其庫區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到巴沙爾上臺後,敘利亞庫區的民族意識抬頭,巴沙爾也相應採取了嚴厲措施,甚至在學校嚴禁教授庫爾德語。 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敘利亞庫區迎來了自治的好時機,但無奈的是即便是在反對派中,庫爾德人想要得到更大的自治權也無人回應。
相對於以上三國庫爾德人的窘狀,在伊拉克的庫爾德人則得到了許多,但路途同樣艱辛。 1920年代摩蘇爾地區劃歸英國委任統治下的伊拉克,自此伊拉克的庫爾德人自治運動便展開,1946年伊拉克庫爾德民主黨成立,其在隨後不斷組織武裝抗擊,到1970年迫使政府同意4年內給予自治,不過1974年的自治卻極為有限未能使庫爾德人滿意。 次年伊拉克與伊朗政府達成協議,隨後已經當政的薩達姆對其血腥鎮壓。 兩伊戰爭開始後,伊朗恢復對伊拉克庫爾德人的支援,庫爾德力量捲土重來,薩達姆極為惱怒,甚至動用「化學武器」,這也成為日後審判薩達姆的罪行之一。 但海灣戰爭後形勢發生轉機,西方在伊拉克設立禁飛區以保護伊拉克庫爾德人,1992年伊拉克的單方面自治政府成立,2003年薩達姆政權倒臺,在美國的支援下伊拉克庫爾德人終於堂而皇之的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自治權。 庫爾德人多年來的自治鬥爭和犧牲終於算是有了一絲成效,但平靜怎會如此到來!

TOP

就在庫爾德人為自治權而鬥爭的同時,中東新的變局又開始了。 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全國很快便陷入內戰當中,起初還是反對派武裝反抗敘利亞政府軍,但伴隨著混亂,各種力量很快滲透進去,亂局當中一個名叫ISIS的組織浮出水面。 ISIS的興起將對庫爾德人產生重大影響。 在分析影響之前,我們先對ISIS有個簡要瞭解。
ISIS,全稱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其前身可追溯到2003年的伊拉克遜尼派反美武裝,他們從屬於基地組織,構成該組織的伊拉克分支。 2006年馬斯裡依託這些組織建立「伊拉克伊斯蘭國」,但在美軍和伊拉克政府軍的打擊下元氣大傷,2011年的敘利亞危機爆發後,趁敘伊邊界空虛,已經由巴格達迪領導的伊拉克伊斯蘭國逐步移師敘利亞,在敘利亞戰場上獲得新生,力量不斷壯大,大批的原薩達姆時代的軍官和西方人加入該組織。 2013年伊拉克伊斯蘭國合併勝利陣線後正式更名為ISIS,2014年2月基地組織宣佈與其決裂。
ISIS在勢力壯大後迅速將戰線轉移到了伊拉克境內,2014年1月伊拉克重鎮費盧傑陷落,此後ISIS不斷向伊北部發展攻勢,6月竟奪占了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和薩達姆家鄉提克裡克,伊拉克數萬政府軍面對數百名ISIS武裝分子竟落荒而逃,後者的前鋒甚至一度逼近巴格達。
此時伊拉克的庫爾德人似乎是瞅准了時機,他們趁著ISIS與伊拉克政府軍混戰的時機奪占了石油重鎮基爾庫克及周邊地區,一時間輿論分析普遍認為伊拉克將形成庫爾德人、ISIS、伊拉克政府三方分治的局面,而我們文中的主角庫爾德人甚至會得到更大的自治權重,而事實上在6月份伊拉克庫爾德人也的確表現出了在自治基礎上更進一步的行動和言論, 此時庫爾德武裝在與ISIS武裝的零星交火中尚佔據上風,但誰也未曾想到ISIS主力卻很快移師庫爾德人自治地區。
7月份以來ISIS與庫爾德武裝的衝突加劇,8月初庫爾德武裝把手的摩蘇爾大壩一度失守,庫爾德人在面對ISIS的進攻中並未展現出外界預計的戰鬥力,反倒常常潰散。 同時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人地區在ISIS的攻擊下頻頻失利。 儘管美軍于8月開始空襲ISIS武裝,但並未能阻止後者的攻勢,數十萬庫爾德人湧入土耳其等國。
那麼ISIS為什麼突然大舉進攻庫爾德人呢?
首先一個前提是ISIS本身是遜尼派武裝,其奪占的摩蘇爾、提克裡克等地也都是遜尼派聚集地,本身其進攻阻力便不大,而再往南進攻便是什葉派為主的地區,攻擊難度會加大。 而攻擊之前大家普遍認為戰力較強的庫爾德人問題就不大嗎? 但就戰鬥而言,確實是有一定風險,但是這不僅僅是戰鬥這麼簡單。 ISIS最需要什麼? 混亂! 混亂能給予ISIS想要的一切;ISIS最怕什麼? 各方團結一致。 如何製造混亂? 如何破壞敵對聯盟? 攻擊庫爾德人便是有風險但很巧妙的一招。
我們前面分析道,庫爾德人一直有一個庫爾德斯坦夢,但無奈一個民族被分割在多國,難以形成合力,各國在面對本國的庫爾德自治問題都採取高壓態勢,不願看到本國的庫爾德力量壯大,而美國等西方大國也始終將庫爾德人視為棋子不願看到其獨立。 而一旦一個區域的庫爾德人受到攻擊,難民潮就會湧向其他國家的庫爾德區域,還會激化當地的庫爾德人情緒,可以說庫爾德問題是牽扯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伊朗、美國、乃至整個中東的一個「結」,牽一髮而動全身。
如果ISIS不動庫爾德人的話,毫無疑問上述幾國都會對其持打擊態度,但如果動庫爾德人那麼這一地區的敵友關係會進一步複雜化,如何複雜? 美國要打擊ISIS,打擊不力美國擔心庫爾德這一重要的棋子失去和中東大局被攪亂,打擊太狠又擔心庫爾德力量過大,同時又説明了巴沙爾政權;土耳其也要打擊ISIS,但土耳其似乎更加擔心庫爾德人的問題,在決定越境打擊時,打擊的名單上又多了庫爾德工人党,戰鬥未開先遭到了本國庫爾德人強烈抗議;伊拉克政府也要打擊ISIS,但一方面是戰力低下, 另一方面又對庫爾德人百般擔心;伊朗也要打擊ISIS,但同樣打得狠了伊拉克和本國的庫爾德人力量便會趁機壯大,這又是其更加擔心的。 一時間怎一個亂子了得,各方各懷鬼胎打擊自然不力,而受攻擊的庫爾德人的情況卻日益惡化。
那麼站在庫爾德人的角度來看,ISIS的攻擊顯然讓他們難以承受。 這是禍,但禍兮,福之所倚。 如今雖然因各方利益而對ISIS的打擊不力,不過從長遠來看國際社會終將難容這個怪胎,而受到同情的庫爾德人將得到國際社會廣泛的道義、物資、武器、資金的支援,如此其實力必將壯大,一旦遇到有利時機,在敘利亞伊拉克的庫爾德人將可能獨立建國,庫爾德人將圓一個建國夢,這是福。 但反過來這個福又蘊含著更大的禍:一旦有庫爾德人獨立建國那麼必將在土耳其、伊朗等國也產生連鎖反應,最終可能造成的西亞混亂將難以想像。
看完了上面的內容,接下來和坐觀君(微信號:china_2049)一起瞭解一下庫爾德人的最新情況。 特別是大家熱議的庫爾德女兵的一些情況。
11月11日,庫爾德武裝在美軍空中支援的協助下收復了被伊斯蘭國武裝盤踞了一年之久,位於交通要道伊拉克北部城鎮辛佳爾。 一年前,辛佳爾的陷落標誌著伊斯蘭國大規模屠殺、強姦、奴役等一系列暴行的開始,迫使奧巴馬政府加強了對伊斯蘭國的空襲力度。 因此,此次庫爾德武裝收復辛加爾除了軍事意義外,也讓人重振戰勝伊斯蘭國的信心。 當然,也再一次引起了世界對一直堅持在抗擊伊斯蘭國第一線的庫爾德人的關注。
敘利亞內戰及隨後伊斯蘭國以及其他伊斯蘭主義勢力的崛起是敘利亞、伊拉克兩國庫爾德人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 在庫爾德武裝中為媒體報導最多的無疑是庫爾德女兵。
庫爾德是允許女性參軍並上戰場的少數幾個穆斯林地區之一,共有三支女子武裝部隊,分別是伊拉克的「庫爾德自由鬥士第二營(2nd Peshmerga Battalion)」、'太陽女孩兵團'(Sun Girls' battalion) '、敘利亞的「庫爾德女子自衛軍(YPJ)」。 這些女戰士們戰鬥在人抗擊ISIS,保衛家鄉的第一線,也有著與男兵一樣的血性。

TOP

YPJ的創立是為了對抗敘利亞政府軍以及內戰中崛起的伊斯蘭國和基地組織分支努斯拉陣線。 YPJ有7000人左右,占庫爾德在敘利亞軍事力量的35%,目前主要在敘利亞北部,庫爾德斯坦和敘利亞領土交界處的重鎮科巴尼(Koban?) 等地區與伊斯蘭國交戰。 YPJ女兵被昵稱為「獅子」,這來自于一句庫爾德俗語:「獅子就是獅子,不論是公的還是母的」。 媒體對YPJ女性防衛部隊的關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東大多數國家隊女性的歧視——在大多數阿拉伯國家出現這樣一支純粹由女性組成的部隊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然這也反證了庫爾德人是中東穆斯林諸民族中相當特殊的一員。 顯然,伊斯蘭國的聖戰分子並不分享庫爾德人對女性的尊重,他們認為,在戰鬥中被女性殺死不能算作為聖戰獻身,死後不能上天堂而只能直墜火獄。 因此他們對庫爾德女兵十分恐懼。 在科巴尼作戰的女兵曾經在監聽聖戰分子之間的無線電通訊時聽到他們帶著恐懼的口吻談及庫爾德女兵

YPJ女兵在與ISIS作戰 來源:《六十分鐘》
當然,我們隨時都不能忘記,敘利亞內戰是21世紀迄今為止人類經歷的最大規模的人道主義危機。 戰爭不會因為庫爾德人或YPJ女兵的英勇就不對他們顯露其猙獰面目。 圍繞科巴尼進行的爭奪是敘利亞內戰中最血腥的一幕之一。 科巴尼又稱艾因阿拉伯,是敘利亞和土耳其邊境的一個州,主要城市是科巴尼城。 該州是YPJ總指揮部的所在地。 2013年8月1日,伊斯蘭國宣佈對科巴尼的圍攻開始。 從此,伊斯蘭國武裝就將科巴尼圍得水泄不通。 伊斯蘭國武裝一度佔據了科巴尼州和城市的大半部分,但從今年一月開始,在自由軍和佩什梅格的增援、以及美國率領的聯軍空襲支援下,YPJ開始逐漸奪回城市的控制權。 到今年七月,伊斯蘭國控制的地區只剩下科巴尼東南方為數不多的幾個村莊。
                                                                                                                                                                                                                                       
YPJ女戰士在作戰 來源:《庫爾德每日新聞 》
在為時兩年的科巴尼爭奪戰中庫爾德人絕不乏犧牲。 2014年,在與ISIS爭奪科巴尼的戰鬥中,YPJ女兵Arin Mirkan發現她孤身被IS部隊包圍。 她並沒有選擇投降,而是引爆了身上的炸藥,與敵人同歸於盡。 Arin Mirkan的犧牲被讚頌為庫爾德人和YPJ女兵勇氣的最高體現,但我們也許更應當從中注意到戰爭對人類生命的殘忍剝奪。 伊斯蘭國在其統治區內屠殺、強姦、復興奴隸制,庫爾德斯坦則堪稱中東民主世俗化社會的典範,兩相對比,十分清晰地對我們揭示,人類社會在今日敘利亞和伊拉克面對的是一場文明與野蠻殊死較量。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