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中日科技力量逆轉,日本神話破滅!

中日科技力量逆轉,日本神話破滅!

日本科技內幕揭密。說起日本,有些人把日本科技吹上了天!

日本有三凌、松下、索尼⋯⋯日本科技簡直就是高不可攀的神峰!領先中國10年20年……

這是兩岸哈日派吹捧日本貶低中國的論調。而事實中國在核武、核潛艇、火箭導彈和航天反導激光、核電,三四代飛機、無人機、發動機、大飛機、直升機、超級電腦、下一代網絡技術、3D成型技術、022隱形艇、造船,陸軍武器、家電等技術上領先日本,令人大跌眼鏡,中國才是具備自主核心科技的強國。

一、軍用衛星

中國已射120顆衛星。早在七十年代,中國就發展了返回式偵察衛星和第一代資源衛星,而今第一代的資源二號衛星已退役。現中國已經發射了18顆遙感系列衛星,同樣包含光學星和雷達星,除遙感衛星一號達到設計壽命後失效外,多數遙感衛星仍正常運行,由於大功率星載電池技術的突破,中國衛星壽命已由5年擴展到15年。中國還發射了一系列電子情報蒐集衛星,併發射了FY-1和FY-3系列極軌氣象衛星。為了向解放軍提供高效可靠的通信保障,中國還研制併發射了神通和烽火系列軍用通信衛星,其中烽火一號衛星還為東方紅-3衛星平台創造了衛星壽命記錄,神通和烽火系列衛星都已經發展到第二代,使用更先進的東方紅-4衛星平台,提供了更強大的通信能力。導航衛星最早是為核潛艇提供定位而研制的,不過今天在民用領域也得到了廣泛應用。日本已發射29顆衛星。日本雖然在情報獲取系統(IGS)名義下發射了7顆軍用衛星,但目前只有光學三號、光學四號和雷達三號三顆衛星還在正常工作,更早的光學一號和光學二號衛星已經退役,雷達一號和雷達二號衛星在設計壽命內就先後故障失效。光學三號和四號衛星全色分辨率0.6米,雷達三號衛星分辨率約1米。在軍用衛星領域中國領先日本!

二,超級電腦及芯片通迅信息技術

中國不光有銀河、曙光、藍光和天河等超級電腦,個人電腦更有「聯想」方正,華為等世界級的產商。聯想更已佔有世界個人電腦七成的份額,成為世界最大的PC供應商。中國的天河2號超級電腦又登第一榜,美國田納西大學計算機學教授傑克.唐加拉撰寫的報告詳細介紹了「天河二號」的性能。報道說,「天河二號」擁有3.2萬個英特爾至強Ivy Bridge芯片和4.8萬個至強Phi芯片。每個Phi處理囂的運算速度能夠達到每秒1萬億次。事實是,軍用芯片已完全國產化,不然也就不會有國產的導彈和飛船了。日本的「京」採用的是特許英特爾芯片。正如一台灣業者所說:就拿日本的超級電腦來說吧,他用的芯片是Fujitsu的,但事實上這個芯片技術並不是日本自己的。他使用的製造芯片的蝕刻機也不是自己的。日本的精密製造現在已經被中國超越了,你能想像的出來嗎。中國的模具製造已經是大機器生產,日本還在用手工打磨。日本無法生產那麼大的機器。為什麼造不出那麼大的機器?沒有超大型注熔,切削,冷軋鋼鐵的技術。

三、量子通信及光纖通信

量子通信的意義在於可實現無限距離完全保密通信 , 且可實先計算機的無限量級超級計算能力,目前國已經率先達到應用階段水平。

光纖通信是當前最具保密性的戰略通信手段之一 ,中國光纖通信容量已高達 40G, 比日本最高水平高出4倍, 即一根光纖就可使北京和武漢兩地實現同時雙向通話 。且日本電腦業在缺乏創新和中國產品的擠壓下已全面衰敗了。日本在80年自己是有生產電腦的,可是,被美國一打壓,再加中韓台的競爭,日本的IT業也衰敗了,日本連自己的CPU也沒有。上世紀曾盛極全球的日系電子製造企業,如今卻集體潰敗,虧損、裁員成為目前這些日本電子大佬們司空見慣的境地。日本松下電器公司正考慮在2012年栽減總公司一半的員工,人數最多將會達到4000人。虧損恐怕是松下做出這個決定最直接的原因。松下、索尼和夏普並列為日本三大家電巨頭。但是松下發佈的2011年度財報顯示,其以7720日元(約合(96.7億美元)一舉創下了繼1918年成立以來的最嚴重虧損紀錄。松下苟延殘喘,同門的索尼和夏普日子更不好過。事實上中國有了龍芯後,英特爾馬上對中國開放了386源代碼,AMD把X86核心架構送給北京大學。這些日本人是沒有這個資格享受的,因為日本是給美歐帶工的,他是沒有自主核心技術的,而中國有自主技術後拉低了整個市場的價格,使之訊速「白菜」價。這就是中國能佔領市場的原因。

四、數控機床

哈日粉們把日本的數控機床吹上了天,而事實是,日本的技術來自美歐,不是他有多牛而是他爹很牛。但隨著中國近年來飛速的進步,日本對中國的技術優勢已很小了。中國現有6000企業,年產值達800美元,馬上就可以達到1000美元,年出口額在120美元,而日本在2009年總產值才110美元。因為日本的數控機床的控制芯片技術也是買美歐的,軟件技術也是買美歐的,沒有自主的知識產權。而中國卻因美日歐的禁運封鎖不得不自力更生。已掌握了自主核心技術,不但中低端產品已完全佔領市場,近年在高端五軸數控技術上也獲突破,先後有大連、武漢,齊重等三家公司的數控產品出口德英等國。2011年集團出口到英國的三台機床設備已安裝完畢,正式投入使用。這是中國制造的超重產品首次出口英國。FB260型數控落地銑鏜床是中國製造的超重產品首次出口英國武重的英國客戶是謝菲爾德鍛造國際公司,這家有200年機數控造歷史的企業,是世界精煉鋼鑄、鍛件生產巨頭之一,產品廣泛應用於國防、核能、石油和天然氣天採等重點行業。因此,對其所購置的設備有很高的要求。經過國際招標,謝菲爾德向武重投下一份價值6000萬美元大訂單,包括XK2645龍門移動鏜床、FB260落地銑鏜床和CKX5280雙柱立式銑車床等三台設備。大連及齊重更先後出口數控產品到德國。

五、用於航母及潛艇的特種鋼材

中國自研和引進兩種特種鋼材;2000年中國與俄羅斯談判,引進某型HY1000的生產技術,安排東北特鋼組織生產這一特殊鋼材。2009年7日19日加拿大軍事《漢和防務評論》的報道稱,中國即將開始建造的國產母艦所用鋼鐵,是由上海寶鋼製造的特種鋼。根據寶鋼發佈的消息顯示,寶鋼已經在2008年開發出了1100兆帕的特殊鋼。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2010年國產鋼材的國內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汽車用鋼、管線鋼、硅鋼、船板、鋼軌等關鍵鋼材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22大類鋼材品種中有18類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95%以上,時速350高速鋼軌全部實現國產化。微晶鋼具有其它任何鋼材都不具有的優異性能 -- 超強的堅韌性 , 故被視為鋼鐵領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實現超級鋼的工業化生產的國家 。而日本的NS110特種鋼達HY1080。

TOP

六、發動機;中國可自產全系列(汽車,航空,艦船,火箭)等發動機!是除美俄英法外第五大發動機生產國。其中航空發動機從輕型到中型、重型渦噴、渦扇系列全都自產。只是高端機在性能穩定性和壽命上和美俄英有一定差距(美達到4000小時,中國只達到2000小時)。代表性的有:太行高端機。秦嶺、崑崙等中端機。中型機岷山和九寨已亮相。其中,"崑崙"是目前最先進的中等推力級的軍用渦噴發動機。該發動機經過幾百項嚴格的地面考核試驗和空中考核試飛後,於2002年7月被國家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正式批准設計定型。它的研製成功使中國成為繼美、俄、英、法之後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獨立研制航空發動機的國家。據崑崙發動機總設計師嚴成忠稱,其性能超過以往中國所有軍機的國產發動機,包括之前最好的渦噴13乙。崑崙發動機的設計單位是中國一航瀋陽發動機設計所。研制週期長達18年。立項時間是1984年。試飛時間長達8年。要研制出可以投入使用的航空發動機,特別是軍用航空發動機,沒有堅實的技術和經濟基礎是不可能的。目前,世界上真正能獨立研制航空發動機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中國。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可以方面地採購西方先進產品,甚至可以吸收學習先進發動機技術。中國無法像日本一樣方便地在國際市場上獲得先進的發動機產品和技術,只能自研或從俄烏引進技術。

七、戰鬥機、直升機機載技術;中國在第3代戰機已經畢業了,同時具備了第4代戰機的研制能力,殲20和殲31的橫空出世就證明瞭一切!而日本所謂的第4代「心神」還只是個概念,這從日本要採購F35可看出它根本沒做好搞第4代機的準備。所以日本在三四代飛機設計和製造領域已落後與中國!中國有翔龍、翼龍、利劍等戰略無人機及30多種自主開發的無人機,而日本是外購美歐的。

八、航空母艦(造船能力);中國:有造航母能力,能自造全系列艦艇(驅逐艦,護衛艦,兩棲艦,氣墊艦)已是世界第一大造船國(4330多萬載重噸)如052D及052C中華神盾艦。071和081兩棲船鎢登陸艦。及039、041、035等常規潛艇。日本:有造航母能力,也能自產全系列艦艇。如日向級兩棲艦,其悵龍級潛艇很先進。

九、下一代網絡技術;中國基與LPV6技術的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已突破,為網絡的升級打下基礎。國產電腦操作系統「銀河麒麟」系統已研成。而日本無此技術完全受制美國。

十、深潛器深海探測;2012年6月27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成功。「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是中國首台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設計最大下潛深度為7000米級,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可在佔世界海洋面積99.8%的廣闊海域中使用,對於中國開發利用深海的資源有著重要的意義。中國是繼美、法、俄、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在全球載人潛水器中,「蛟龍號」屬於第一梯隊。目前擁有6000米以上深度載人潛水器的國家包括中國、美國、日本、法國和俄羅斯。除中國外,其他4國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最大工作深度為日本深潛器的6527米,因此「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海試成功到達7020米海底,創造了作業類載人潛水器新的世界紀錄。

十一、家電(個人電腦、手機、DVD、電視、冰箱、空調);中國2001年開始就以電視和空調為開始,依次在電腦、冰箱(2004年)、包括DRAM和非存儲器的芯片(2006年)等領域超越韓國日本。從電腦產業的情況來看,中國從21世紀初期開始就具有全球最高競爭力,並在佔有率方面超越韓國和日本。去年居全球第二位的聯想,今年超過惠普(HP)登上全球第1位。中國企業在電視、冰箱、空調等家電領域的飛躍更加引人矚目,2012年,冰箱和空調全球排名第一的企業分別是海爾和格力。在中國電視國內市場中,海信、創維、長虹、TCL 、康佳等中國企業包攬了前5名。中國的招牌跨國企業海爾,所掌握的研發、產品企划、生產、營銷能力與其他跨國企業相當。海爾去年的總銷售額達到233億美元,每年保持20%的高增長。2005年6月16日,中國首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電視處理芯片--「信芯」在海信集團誕生。「信芯」的成功,徹底打破了國外芯片的壟斷地位,直接導致了同類進口芯片價格大幅度下降,芯片價格從13美元降到了5美元,從此每塊芯片的進口成本節約了非常可觀的8美元。就像國內沒有生產交換機前,進K.J.換機的價格十分昂貴,但有了中國企業介入之後,進口價格便一下跌了100多倍一樣,「信芯」的戰略意義不僅是解決了自主生產和自主應用的企業難題,更重要的是它給中國電視製造業帶來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給中國消費者帶來了真正的實惠。2007年9月,海信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中國電視行業第一條液晶模組線,打破了中國液晶模組幾乎全部依賴外企的現狀,破除了無數人的懷疑!不到半年時間,海信的第一條液晶模組線不僅順利達產,而且良品率達到99%。上游顯示屏供應商的一位高層決策者也不禁為海信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如此高的生產水平而感到驚訝。今年8月份,海信液晶模組二期工程順利投產,其中有一條就是中國第一條大屏幕LED背光模組生產線,它的成功量產,為海信LED液晶電視提供了強大的前端支持。2009年,海信還將繼續建設兩條模組生產線,屆時年產能將達到300萬片,這樣,企業對平板電視整機成本的掌控比例就可以提升到60%以上。海信集團為中國大陸的液晶電視機的大減價是作出貢獻的。而日本為了降低成本,所以採購一些劣質品造成質量問題。在智能手機上,中國的華為、中興、長虹、酷派等企業已高速崛起,佔有了近八成的份額。

十二、陸軍裝備技術比較,以主戰為例,火炮、裝甲技術中國領先。日本不具備生產高膛壓火炮技術,只得引進德國許可生產*****炮。中國具有亞洲獨一的高膛壓火炮自主技術。與德國技術相當。裝甲技術在各國都是最高秘密。但中國99式的防護遠遠超過日本90式。火控技术相當,其2000米動對動首發命中率相當,大約在85%。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