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翼龍新屬種 酷似《阿凡達》飛行翼獸
還記得科幻電影《阿凡達》裡潘多拉星球的那條飛行翼獸伊卡蘭嗎?最新研究顯示,這般模樣的翼龍過去真的存活過,而地點就在中國。
今天,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員科研團隊的這一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在我國遼西建昌距今約1.2億年前著名的熱河生物群中發現了阿凡達伊卡蘭翼龍。這一翼龍因與《阿凡達》裡的飛行翼獸伊卡蘭的頭部極其相似而得名。不過,這次新發現的翼龍比電影中的伊卡蘭小很多,它的翼展僅1.5米左右,而後者的翼展可達12米。
新的翼龍包括兩件產自遼西下白堊統九佛堂組的化石標本。正型標本產自建昌喇嘛洞,保存了完整的頭骨和下頜,以及部分身體骨骼;另一件標本產自相鄰的凌源四合當,包括完整的頭骨、下頜和部分頸椎。據汪筱林的科研團隊介紹,在已發現的翼龍化石中,伊卡蘭翼龍是少見的同一屬種發現了一件以上較為完整標本的類型。
中國和巴西兩國古生物學家在對這兩件翼龍化石的形態學和系統發育分析的基礎上,重點對伊卡蘭翼龍的形態功能和捕食方式等進行了較深入討論。他們發現,伊卡蘭翼龍與其他已知翼龍的最大不同在於其只發育下頜骨脊,而沒有上頜骨脊。這一奇特的頭飾形態在已知的翼龍中從來沒被發現過,在現生動物中也沒有實例,因此還無法准確的知道下頜骨脊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