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西周年間殷商遺民的神社

西周年間殷商遺民的神社

128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院獲悉,考古人員2014年在聞名遐邇的陝西周原遺址發掘出一處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西周時單體建築,並在此回字形建築的院落中發掘出一處社祭遺存,其殘存的亞字形社主石基座超過1.68米。專家認為,中國古人十分講究祭祀代表土地之神的“社”,這處首次考古發掘出的社祭遺存。
推測應當是西周時生活在周原的殷遺民使用的“亡國之社”,對於研究古代中國的社祭禮儀和周文化的包容開放精神等均具有重要價值。

該坑位於上述建築基址南側約50米處,坑長4.3米,寬3.2米,內埋一車,推測駕四馬。局部清理發現車輪外一周之牙為青銅澆鑄而成,分為四節,測算輪徑約一米六。車軎、車轄、衡飾均鑲嵌有綠松石,以往所罕見。

參與考古發掘的北京大學教授劉緒說,墓葬區發掘成果豐碩。共清理西周時期中小型豎穴土坑墓25座,出土各類文物百餘件組,根據墓葬特徵及隨葬品組合判斷,為一處殷遺民墓地。其中以M11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出土文物最多。

該墓口長3.7、寬2米,墓口距離地表1.3米,墓室填土中包含有大量自然石塊,是一座非常罕見的西周積石墓。葬具為一槨兩棺,外棺髹黑漆,而內棺髹紅漆。墓室西側發現頭箱一個,隨葬品即集中堆放在頭箱中,其中包括銅容器17件和陶器、原始瓷器20餘件,器物特徵表明該墓時代約在西周早中期之際。銅容器中包括圓鼎6、方鼎1、簋2、爵2、斝1、尊1、牛形尊1、觶1、卣1和鬥1件,多件銅器上發現銘文。

根據銘文判斷墓主人名昔雞。這是建國以來周原遺址出土青銅容器最多的墓葬之一,也是周原地區近數十年來墓主可考的少量墓葬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22日第700 作者:陸航 舒建軍
  本報西安21日電  (記者陸航 舒建軍)129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發佈考古成果,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在周原遺址聚落首次發現西周社祭建築遺存,並發掘出目前所見規模最大的西周時期單體建築坑。西周時期社祭建築的發現,不僅首次為研究兩千多年前的國家祭祀制度提供了確鑿的考古學證據,也為深入闡釋周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源頭提供了關鍵依據。

  根據新發現的建築遺存的地層學分析,考古人員認為回字形建築從西周早期一直使用到西周中期,而建築南側百米處一處商文化特色墓地及其出土青銅器銘文表明,此地一直是周滅商之後的殷遺民生活之地——文獻記載中的亳社。

  考古人員表示,此次發掘初步揭示了周原遺址單個居邑的基本形態,對研究周原遺址的聚落形態具有示範意義,社祭遺存的發現為社祭這種國家祀典提供了確鑿的考古學證據。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