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不與我的三位悲情將軍(下)
韓信少年卑微,初至項羽帳下擔任執戟衛士,後改投靠劉邦。因其專精兵法,胸有奇計,幾年內登壇拜將,屢建功勳,終至成為楚漢戰爭中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蒯通以「略不世出」來稱讚韓信這位屢戰屢勝軍事奇才。韓信的用兵之道,至今仍一直為各路兵家所推崇。
韓信的軍事才能令心眼狹小的劉邦極度不安,再加上呂后是個善妒之人,也容不下這樣一個大人物,他們之所以會重用韓信,是要利用他來爲漢朝打天下。韓信攻佔齊地之後,項羽曾派人去遊說韓信,希望韓信加入三分天下的行列,不要再歸順劉邦,但此說法被重情重義的韓信拒絕。
謀士蒯通勸他:「將軍您難道沒有聽說『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的道理嗎?您現在既有了震主的威名,又立下偉大功勳,你走到哪裡,哪裡的王都不敢收你。若不自立為王,何處是你的歸宿呢?」
韓信聽了,說:「劉邦待我十分厚恩,把他的車給我乘,把他的衣給我穿,把他的飯給我吃。我還沒能報答他們,又怎麼能見利忘義呢?」於是,韓信婉拒了蒯通的建議。 韓信繼續留在漢軍營爲劉邦效力。漢高祖5年(前202年),楚、漢兩軍在垓下決戰。韓信指揮30萬大軍,用了一些兵法奇計,終於使得項羽陣營喪失鬥志,最終打了敗仗。歷時5年的楚漢相爭,以韓信打敗項羽而告終。
在漢朝天下穩定之後,兩人就想盡辦法要奪回韓信的兵權,並進一步貶其職務,軟禁於劉邦身邊。即使這樣,他們還是不放心,處心積慮要除掉韓信。
漢高祖11年(前196年),呂后和蕭何將韓信誘騙到長樂宮,以「謀反」的罪名將他殺害。韓信勞苦功高,幫助劉邦奠定漢朝大業﹐他的威德、兵法、智慧無人能比﹐足為千秋萬代典範﹐理應被世人推崇並得善終。可是,最後卻只落得小人陷害的悽涼下場,中國第一大將軍的結局怎不教人惋惜呢?
也只能說這些大英雄、大將軍並不是沒有本事,而是命運造化弄人,天意難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