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印度泰姬陵一大一小,盛與衰兩墓命運不同

印度泰姬陵一大一小,盛與衰兩墓命運不同


印度的“小泰姬陵” 

  印度的“國寶”泰姬陵舉世聞名,但鮮為人知的是,在印度南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小城奧蘭加巴德,300多年來一直坐落著一個“小泰姬陵”,不僅建築風格與泰姬陵如出一轍,更有著一段“血脈相連”的歷史淵源。

   登上城北的山丘回望,任何領略過泰姬陵美景的遊客,都會有似曾相識的觸動:無邊綠蔭中,一座極具印度莫臥爾王朝風格的乳白色宏大陵墓,在四座潔白高塔護衛下,借助藍天映襯,玲瓏剔透、熠熠生輝。可當我帶著“印度會有兩個泰姬陵”的疑問走近墓園細看,不由得啞然失笑:此陵非彼陵。

   這座名為比比卡•馬克巴拉的陵墓,雖說園內池塘、水道和筆直的甬道與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泰姬陵格局相似,洋蔥頭般的主墓頂更是幾乎雷同,但無論規模、外觀和雕塑,都顯得“小家子氣”。泰姬陵通體由潔白如玉的大理石砌成,光滑如鏡,而馬克巴拉陵除主墓頂部覆蓋大理石外,絕大部分是手感粗糙的白石。泰姬陵牆壁和窗櫺等的雕刻巧奪天工,尤其是一大一小兩座精美石棺所引出的動人愛情故事,更讓人唏噓不已。而後者許多牆壁已斑駁殘舊,主墓中一座滿是塵灰的棺材更是形單影只。難怪當地人說,雖說馬克巴拉陵意為“貴婦之墓”,但它更像“窮人的泰姬陵”,只能遠觀,不可近看。

“逆子”讓老父不能圓夢

  據史料記載,馬克巴拉陵建於1679年,與泰姬陵前後相隔僅25年。建墓之人則是印度歷史上罵名不斷的帝王,一個讓泰姬陵兩位主人公無法美夢成真的不孝之子。眾所周知,泰姬陵是莫臥兒王朝帝王沙賈漢為紀念愛妃泰姬•馬哈爾建造的,前後花費數千萬盧比,用了22年。國王本想在河對面再為自己造個一模一樣的黑色陵墓,與愛妃相對而眠。誰知泰姬陵完工不久,其子奧朗則布就弒兄殺弟篡位,害得老父在被囚禁8年後鬱鬱而終。

  奧朗則布當政49年間,統治殘暴,致使全國戰亂不斷,昔日強大的帝國日漸衰落。臨時遷都奧蘭加巴德後,奧朗則布打算為亡妻建陵墓。雖說“逆子”不孝,但他對父親為母親修的泰姬陵還是仰慕不已,可王朝已無力負擔第二個泰姬陵的浩大工程,奧朗則布於是下令,陵墓只要大體像泰姬陵就行,一切選材從簡。雖說“小泰姬陵”工期只有6年,但工程量依然浩大。一位法國傳教士在其印度遊記中記載,當年曾親眼目睹300頭馱運大理石板的牛車浩浩蕩蕩向墓地進發的場景。

僥幸躲過劫難

  奧朗則布死後,莫臥爾王朝控制範圍不斷縮小。與王朝的衰敗命運相似,“小泰姬陵”也經歷了幾多坎坷。1803年,印度南部海德拉巴地區的大公吞併奧蘭加巴德,一眼看中“小泰姬陵”,下令將陵墓全部拆掉,運往海德拉巴重建。還未等開工,不少預言家就警告,若破壞這座建築,會惹怒神靈,遭到懲罰。驚恐之下,大公才罷手,“小泰姬陵”逃過了“大卸八塊”的劫難。

  如今每年10月,奧蘭加巴德都會舉行以“小泰姬陵”為題的馬克巴拉節,吸引了遠近不少遊客。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