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親娘曾拒絕“皇太后”稱號揭秘!
話說雍正得了皇位後,但他的生母德妃烏雅氏的第一反應,更多的是錯愕與驚訝,而不是由衷的喜悅。 《清世宗實錄》中記載說,烏雅氏得知雍正即位後,她說“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
此話大大的不吉利,哪有自己的兒子做了皇帝,做母親的第一反應不是高興,而說自己做夢都沒想到的?烏雅氏的話似乎透出兩層含義,第一是自己並不看好雍正,有懷疑的意思;第二恐怕是自己覺得應該另有其人,可惜最後大位得非所人。據一般的猜測,烏雅氏大概是希望自己的小兒子,當時呼聲很高的十四阿哥胤禵繼位罷。
胤禛的生母烏雅氏生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比康熙小六歲(康熙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官方正式文件一般只說她是滿洲正黃旗人,其父名叫威武,是正三品的護軍參領。護軍參領是滿洲八旗的軍職,每旗有十個名額,正參領是三品(看起來挺高,其實也很一般)。
烏雅氏大概在十四五歲的時候進了宮,應該是在康熙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去世之後。康熙十六年(1677年)二月,康熙首次正式冊封嬪妃的時候,封了八個主位(一個貴妃,七個嬪),烏雅氏榜上無名,當時她大概只處於“常在”或者“貴人”這個級別。直到康熙十七年(1678年),烏雅氏喜得貴子,這就是她的第一個孩子四阿哥胤禛。儘管胤禛在滿月後便被貴妃佟佳氏抱去撫養,但“母以子貴”,烏雅氏生子有功,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她便被冊封為德嬪。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烏雅氏又生下六阿哥胤祚,因為烏雅氏連得兩子,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又被晉升為德妃,只可惜六阿哥胤祚這孩子福淺命薄,六歲的時候就夭折了。
此後,烏雅氏再接再厲,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又生了皇七女,這個小女孩更是短命,三個月不到便早瘍了。不過,烏雅氏這幾年大概頗受康熙的寵愛,她的生育能力也是超級的強,在次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烏雅氏又生下皇九女,這個女兒得以順利的成長,在康熙二十一個女兒中(含養女一名,即大公主,具體情況見本節補記)被稱為“五公主”(後嫁佟國維之孫舜安顏)。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的時候,烏雅氏生下皇十二女,這也是她的第三個女兒,通常稱為“七公主”,可惜這個小公主也只活了十二歲。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初九,烏雅氏生下她最後一個孩子,這就是十四阿哥胤禵。
在當時看來,烏雅氏的確是個“英雄”媽媽,她總共為康熙生了三子三女,在康熙的后妃裡面並列第一。當時能和烏雅氏比拼的只有三阿哥胤祉的母親榮妃馬佳氏,她為康熙生了五子一女,但只有“二公主”和最小的胤祉活了下來,其他都不幸早瘍了。而烏雅氏的六個子女中,除了皇七女早瘍、六阿哥胤祚六歲夭折和七公主十二歲夭折外,四阿哥胤禛、五公主和十四阿哥胤禵都順利長大成人。
胤禛出世的時候,烏雅氏還不能親自撫養自己的兒子,因為清宮規定,只有嬪以上的后宮主位(包括嬪這個級別在內)才有資格撫養皇子。由此,胤禛從小便和烏雅氏分開而居,由皇貴妃佟佳氏撫養到她病逝為止(當時胤禛十一歲)。儘管胤禛和生母烏雅氏有請安或祝壽等固定的見面時間,但在宮中的森嚴制度下,母子間似乎既無法親近,也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溝通。正如雍正自己所說,“生恩不及養恩大”,或許在當時胤禛的眼中,養母佟佳氏才是一個慈愛的母親。由此,雍正和親生母親烏雅氏的感情不如養母佟佳氏,這也就很自然了。雍正即位後,對養母佟佳氏家族的封賞也是遠勝於生母烏雅氏一家,這大概也是雍正一直想報答佟佳氏的緣故罷。
從烏雅氏這邊來看,她除了不能時刻接觸到自己的親生兒子外,由於胤禛養母的地位尊貴,而她自己地位的卑下,這可能也構成了她對胤禛感情的障礙和隔閡。或許,胤禛也曾因為他是皇貴妃(當時的宮中之首)撫養而在無意間流露出驕傲的神態,這自然會讓烏雅氏感到不自在而傷心難過。久而久之,母子關係自然互生隔閡,陷於關係淡漠的尷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