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李蓮英的服務之道

李蓮英的服務之道

後人讀史,常被歷史的塵埃困擾。就比如李蓮英吧,留給人們一般的印象,不外是“壞蛋”一個。然本文讓我們看到了另一個李蓮英。李蓮英(1848-1911),是清朝著名的宦官。自9歲入宮到61歲離宮,凡52年,幾乎伴隨了慈禧的一生,參與了辛酉政變、戊戌政變等與慈禧有關的許多重大政治事件。因為慈禧的臭名昭著,加上自身存在斂財等許多問題,李蓮英幾乎被定格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本著讀史明智,不因人廢言的態度,細細考察他實際掌管清廷后宮長達30年的歷史歲月,在服務之道上卻也不乏可圈可點、可資借鑒之處。
精通業務,成為宮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清代最講究國法禮儀,各種維護封建統治的典章禮儀制度嚴謹完備,定制極其嚴明。這從宮廷筵禮儀中可見一斑。清代宮廷不僅對皇帝飲膳、筵宴設立專檔,還將重要的筵宴定為製度,如除夕、元旦、端陽、中秋、重陽、冬至等宴列為法定宴日。法定宴日的禮儀極其繁瑣。比如乾隆二年除夕,自下午兩點開始擺設宴席:乾清宮正中南向座北擺皇帝金龍大宴桌,左側面西座東擺皇后金龍宴桌,下面東西一字排開擺設內廷主位宴桌。西邊頭桌貴妃,二桌純妃,三桌海貴人、裕常在;東邊二桌林妃,三桌嘉妃、陳貴人。另設陪宴若干桌。三點半左右,乾清宮兩廊下奏中和韶樂,乾隆帝御殿升座。樂上,后妃入座,筵宴開始。首先進熱膳。先送皇后湯飯一對盒,接著送內廷主位湯飯一盒,各用份位碗。再進奶茶。后妃,太監總管向皇帝進奶茶。皇帝飲後,才送皇后奶茶及內廷主位奶茶。第三進酒饌。總管太監跪進“萬歲爺酒”,皇帝飲儘後,就送皇后酒,妃嬪等位酒。最後進果餚。先呈進皇帝,再送皇后、妃嬪等。宴畢,皇帝離座,女樂起,后妃出座跪送皇帝還宮後,才各回住處。禮儀制度無小事。清律還規定,如果“失儀”,最輕者也要罰俸,重的還會降級、丟官甚至判刑。
可見,要想在后宮混得好,僅靠溜鬚拍馬、阿諛奉承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真才實學”。李蓮英就是宮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他雖然讀書不多,卻心思靈巧,並勤於學習,對於后宮禮儀、事務頗為精通,像祭祀大典、皇帝“大婚”等大型活動,宮中物品的陳設位置和禮儀程序,無不爛熟於心。李蓮英又善於統籌協調,安排調撥,宮中大事都能完成得很出色。他接任總管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即為同治帝籌辦婚事,通過精心部署,婚禮辦得異常壯觀,得到了慈禧的誇讚。後來,宮裡的太監遇到難題都會向他請教,甚至王公大臣家有什麼喜事,特別是慈禧要“臨幸”時,往往都請他前來指點禮儀和佈置,以討得慈禧的歡心。
“事上以敬,事下以寬”
李蓮英對他服侍的主子慈禧太后,忠心耿耿,細心周全,真正做到了患難與共。 《晚清宮廷生活見聞》記載:每天三頓飯,早晚起居,李蓮英都會派太監或當面向慈禧問候。患難之時最能見真情!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在倉皇“西狩”的路上,李蓮英對慈禧更是“呵護”備至。一次暴雨過後,路面極滑,在慈禧的騾車即將翻入深山之際,李蓮英挺身而出,用身體攔住了下滑的騾車,不顧生命危險使慈禧脫險,而且在身受重傷的情況下,仍不忘詢問慈禧的安危。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面對這樣的服務,慈禧怎能不感動?
實際上,不僅對於慈禧,就是對與慈禧不和的光緒,李蓮英也盡到了“奴才”的本分,還算厚道。參與過維新變法的晚清文人王照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炎涼世態不堪論,蔑主惟知太后尊。丙夜垂裳恭待旦,膝前嗚咽老黃門。”詩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慈禧和光緒西逃回京途中,走到保定住下。李蓮英伺候慈禧睡下後,來到光緒的住處探望,發現裡面居然一個太監都沒有,只有光緒一個人對著油燈枯坐,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因為沒有鋪蓋,在隆冬季節無法睡覺。李蓮英慌忙跪下抱著光緒的腿痛哭道:“奴才們真是罪該萬死!”隨後便趕緊把自己的被褥抱來讓光緒使用。光緒從小就因為受到他的看護而誇他“忠心事主”,這次回到北京以後,回憶西逃的苦楚,更是經常念叨:“若沒有李俺答(滿語意思為師傅),我恐怕活不到今日。”(見《德宗遺事》)光緒的最後十年,經常被慈禧為難,李蓮英不但沒有落井下石,還盡可能地給他照顧,相比其他趨炎附勢的太監來說,真是雲泥之別。不過也有人說李蓮英兩面討好,若是討好能做到這一步,也足以令人翹大拇指了。

TOP

難能可貴的是,李蓮英“走紅”後,還能夠做到寬以待人,愛護下屬。對於一般妃嬪宮娥、女官命婦,有了舛錯,惹慈禧不高興,他總是盡量美言遮蓋,曲意回護,所以后宮許多人都對他心存感激。墓誌銘中說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這應該算是李蓮英的心得和成功秘訣之一吧。
牢記教訓,恪守底線
歷史上,包括趙高、魏忠賢在內曾經不可一世的宦官,幾乎沒有善終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能與外官和諧相處,要么結黨營私、干預政事,要么仗勢欺人、張揚跋扈,觸犯了外官為官為人的心理底線。安德海就是李蓮英的前車之鑑。
作為李蓮英之前最受慈禧寵愛、信任的太監,安德海為人囂張,招權納賄,做事不留餘地,結果自取其咎。同治八年,安德海一路招搖地去南方辦置宮中用品,走到山東被巡撫丁寶楨拿獲,以“宦豎私出,非制。且大臣未聞有命,必詐無疑”。拘捕上奏,隨即處死。生米煮成熟飯,慈禧對此也無可奈何,只能怪安德海過於狂妄了。安德海之死對李蓮英震動很大,他充分吸取教訓,深刻認識到如何擺正主子和奴才、外官和宦官之間的關係,做到了斂財而不干政,營私而不結黨,並且時時謹慎,處處低調。後來的史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1886年,北洋海軍建設初具規模,李鴻章奏請朝廷派員前來檢視閱兵,慈禧擬派醇親王奕譞。作為光緒的生父,城府很深的奕譞生怕慈禧猜忌他擅權,便主動要求讓慈禧身邊的紅人李蓮英陪同前去,以表示自己沒有二心。慈禧也想趁機讓李蓮英出去見見世面,於是奕譞便作為朝廷正使、李蓮英作為副使,前去視察北洋海軍。太監作為朝廷欽差大臣外出視察,在清代歷史上還是第一次。為了堵住悠悠之口,李蓮英出發前特意把慈禧破格賞賜的二品頂戴換成四品頂戴(按理太監最高只能獲得四品頂戴)。一路上,李蓮英也絲毫不擺欽差大臣的架子,而是每天穿著樸實,拿著一支旱煙袋跟在奕譞的後面,隨時裝煙、遞煙好生伺候,就連晚上洗腳,都親自給奕譞打熱水。李蓮英牢記安德海的教訓,回到住處則關門閉戶不見一個訪客,這讓想要巴結他的地方官員大失所望。檢閱的時候,李蓮英也是刻意和奕譞、李鴻章保持距離,他拿著奕譞的大煙袋,低眉斂目,遠遠的跟著,讓人誤以為他是給奕譞站班伺候的。這次出差,李蓮英給慈禧掙足了面子,慈禧後來喜滋滋地說:“總算沒白疼他。”
事實上,處於風口浪尖的李蓮英,無論如何做都不可能擺脫洶洶清議。不斷有人上奏彈劾他“干預朝政,廣植私黨”,“妄自尊大,收受賄賂”,理當查處,等等。不過這些抨擊最終都沒什麼結果,除了慈禧對他愛護有加外,主要還是因為這些攻擊都源自一些道聽途說,沒有真憑實據。清史學家分析得好,想謀官位的人大都走過李蓮英的門路,但以慈禧貪權、喜怒無常的性格,就是李蓮英也未必輕易敢去疏通。不過事情辦成了,人們以為是李總管的作用,事情沒辦成,就是李總管不給面子,真真假假誰又能說得清呢?
光緒三十四年(1908),慈禧死於北京西苑的儀鸞殿。李蓮英辦理完慈禧的喪事後,於宣統元年離開了生活52年的皇宮。總結來看,李蓮英的服務受到了清廷的高度認可,當時內宮主政的隆裕太后,特准其“原品休致”(帶原薪每月六十兩白銀退休)。李蓮英死時,清廷還出1000兩白銀為他在北京恩濟莊的太監墓地修造了一座豪華墳墓。一個太監做到這一步,夫復何求?又何必苛求?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