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12
發新話題
打印

巴西歷史

1963年1月6日,全國公民投票以超過5: 1的差額票數授予古拉特全部總統權力。然而古拉特的立法計畫得不到大多數人的支持,新制訂的經濟社會計畫未能抑制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率已達驚人程度。在古拉特執政期間,國民生產毛額的成長已完全停滯。

軍事干預
  由於情況日益危急,政府及其批評者之間的合作更為困難。政府越來越支持極端民族主義的左派,而大多數軍官同情溫和及保守的反對派。1964年3月31日米納斯吉拉斯州長平托(Magalhaes Pinto)率領文職人員和軍隊發動反聯邦政府的叛變;全國和其他地區主要政界領袖和大部分軍隊都支持他。4月2日古拉特逃走,流亡國外,國會宣布他的職位空缺,再次任命馬濟利為臨時總統。

  (1)軍事獨裁。古拉特下台後,反叛的領袖們掌握了實權,他們推行全面的政治改革。軍官們著手恢復經濟和金融秩序,消除將軍們所謂的「共產主義滲透」,以及清除腐敗和顛覆分子;他們希望保留修改式的代議制政府。國會仍是立法機構,有權進行辯論和修改,但無權拒絕行政元首向國會提交的建議。1964年4月11日國會選舉布朗庫(Castelo Branco)為總統。

  軍界認為,布朗庫經過延長的任期是一個過渡時期,在這一時期中應該實行全面的政治和經濟改革,然後國家才能有一個民選的政府。新的軍事領袖在一些目標上意見一致,如取消眾多的政黨,但在達到目標的最佳手段問題上意見分歧。

  1965年10月27日布朗庫頒布《第二號制度法》,取締一切現有政黨,在他的任期內恢復總統的緊急權力,並規定1966年10月3日為舉行新的總統選舉的日期。政府提出的候選人——國防部長科斯塔-席爾瓦(Costa e Silva)當選總統,預定在1967年取代布朗庫。

  布朗庫政府實施空前的經濟規畫,限制通貨膨脹,振興蕭條的經濟,並運用緊急權力限制和調節信貸來源,改革稅收體系、控制工資。政府投資於電力和運輸,保證經濟繼續正常發展。雖然政府並未完全實現這些目標,但巴西已穩定地恢復了在國外的信貸等級,生活費用逐年增長的比率已下降,國民生產毛額大幅成長。

  (2)科斯塔-席爾瓦、梅迪西(Emilio Garrastazu Medici)和蓋澤爾(Ernesto Geisel)的政府。雖然科斯塔-席爾瓦保證使軍人政府實施仁政,但他並未明顯背離幾位前任的路線。

  面對群眾和國會再度掀起的批評浪潮,科斯塔-席爾瓦行使緊急權力。1968年12月13日頒布的《第五號制度法》無限期地取締一切立法機構,授權行政元首用命令進行統治,為再次清除異議分子提供了法律依據。

  科斯塔-席爾瓦1969年8月中風,武裝部隊的3位部長管理政府,10月政府指定梅迪西將軍繼任總統。

  梅迪西1971年提出第一個全國發展計畫,目標朝著年經濟成長率8?10%,透過修建公路和重新分配土地未開發東北地區、亞馬遜地區。1973年成立了選舉團,1974年1月15日蓋澤爾當選總統。

  1977年4月蓋澤爾總統解散國會,因為國會未能通過他要求的司法改革。他隨後運用《第五號制度法》的緊急權力實行這些改革和其他的選舉和憲法改革。改革包括延長總統任期至6年,眾議員數人的依據各州的總人口,而不是登記的選民人數。修改憲法需經國會絕對多數通過,而不是以前規定的接連兩次會議的2/3票數。

  (3)過渡到民主。1978年11月蓋澤爾親自挑選的接班人菲格雷多(Joao Baptista de Oliveira Figueiredo)將軍在選舉中獲勝當選總統。蓋澤爾在離職前廢除了一切緊急事件時適用的法律(1978年10月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廢除了《第五號制度法》)。1979年國會宣布大赦,恢復1961年以來喪失政治權利者的這些權利。恢復了政治自由,重新活躍的言論自由導致熱烈的政治辯論。

TOP

文人政府再次執政
  在1985年1月的間接選舉中,選舉團選舉內維斯(Tancredo de Almeida Neves)為總統,薩爾內(Jose Sarney)為副總統,摒棄了軍人支持的候選人。內維斯本應在1985年3月中旬就任,但未就任即因病去世。副總統薩爾內就任,成為1964年以後巴西的第一任文職總統。他面臨著再次民主化的政治危機︰債務、通貨膨脹、蕭條和失業等經濟危機;貧困、不公正的社會危機。更廣義地說,這些危機向新興的民主挑戰。

  薩爾內就任後,經濟迅速發展,農業產量上升,國家支持新的經濟和政治政策。政府逐漸採取一些步驟,頒布新法律使所有政黨合法化,為直接總統選舉鋪平道路。

  1988年10月5日頒布了巴西第八個憲法,文件規定了一些新的公眾自由,如公務員(軍人除外)有罷工的權利,廢除政府對藝術和文學的檢查。選舉年齡降低到16歲。總統任期5年。憲法還規定1989年11月舉行總統選舉,禁止總統藉政令制訂法律。

  90年代初期,巴西的政局仍然不穩定。原因有很多︰選民漠不關心、失望和冷嘲熱諷;舊政權中的名流和軍人起消極作用;政黨軟弱無力,例如它們倚靠個人而不是政綱,沒有辦法解決國家面臨的基本社會經濟問題。在1985年總統選舉中曾占支配地位的一些政黨於1989年12月的選舉中甚至沒有進入最後決選。在這次最後決選中,人數很少的民族復興黨的科洛爾(Fernando Collor de Mello)同勞工黨的達席爾瓦(Luis Inacio da Silva)競爭總統職位,勞工黨提出了結構嚴密的政綱和理論。科洛爾的競選政綱是主張經濟發展,實現現代化,反對政府貪污腐敗和效率低下。結果是科洛爾贏得43%的選票,達席爾瓦贏得38%的選票,19%的選票為棄權或無效票。

  科洛爾在1990年3月15日就職。經濟狀況繼續下滑,1992年中期爆發了政治災難。高層官員貪污的醜聞直接涉及總統府。因出賣手中權力而取得的無數錢財流入了總統的祕密銀行賬戶。眾議院於1992年9月29日以絕大多數票停止總統職務,並向他提起控訴。參議院在1992年12月29日,開始彈劾後幾分鐘,科洛爾即辭職。副總統佛朗哥(Itamar Franco)就任總統。

  貪污腐敗、醜聞和彈劾使共和國遍體鱗傷。在幾屆政府中,第二次由副總統就任總統。1993年4月21日舉行一次特別的公民投票,巴西人民表示贊同目前的政府形式——共和國制,總統握有實權。公民投票雖然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形式,但並未解決困擾巴西的一些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問題。

  1997年卡多佐(Fernando Henqriue Cardoso)推行一項法律,允許重新選舉總統和省長。他的巴西社會民主黨與自由陣線黨、巴西民主運動黨、進步革新黨以及若干較小的實體組成聯盟來制訂頒布重大的財政和行政改革,著名的有將政府所有企業如多奇河谷公司(Rio Doce Valley Company)私有化的決定。1998年亞洲和俄羅斯的金融危機使巴西經濟的發展慢了下來,但是卡多佐的聲望不減,再次當選總統(又一次擊敗達席爾瓦),並且他的聯盟仍然是具決定性的國會多數。

  政府後來獲得了國際貨幣基金會的支援,實行另外的財政和行政改革,允許它的貨幣匯率浮動而不再與美元近乎等比值,從而使巴西的貨幣貶值。儘管有人擔心,但通貨膨脹繼續得到控制,近期內軍方也不像會干預內政。卡多佐任命一位平民文人部長,其職責取代了若干分立的軍事首長的職責。然而,在2000年市級選舉中,各黨派和政客們為爭奪利益各施伎倆,管理階層的聯盟分裂了。不過,創紀錄的豐收以及堅實的經濟成長還是讓卡多佐繼續朝著他占優先的計畫方向前進。

  進入21世紀時,人口方面的較大移動繼續影響著巴西,包括增長的人口日益集中到了城市。然而,巴西的各個城市都準備不足,不能滿足大量增加的服務需求,而且,儘管各地區的成長不斷,但巴西的經濟機會以及人口仍然主要集中在東南部和南部。同時,農業和礦業的邊界版圖不斷地擴張,巴西一直捲入國內和國際的紛爭中,爭論有關對亞馬遜雨林以及對居住在森林裡的印第安族群如揚諾馬米人(Yanomami)的威脅。另外,無地的族群繼續吵嚷著要求耕地改革。儘管巴西有諸多問題,外國投資者及主要的貿易夥伴對這個國家還是重新燃起興趣。                                          

TOP

 10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