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區版主
- 帖子
- 59219
- 精華
- 405
- 積分
- 126774
- 閱讀權限
- 210
- 註冊時間
- 2008-1-10
- 最後登錄
- 2024-12-4
|
1#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11-10-11 04:12 只看該作者
愛新覺羅·溥儀登基稱帝
[ 1934年3月1日]愛新覺羅·溥儀登基稱帝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即清遜帝。愛新覺羅氏,名溥儀,在位時年號「宣統」,又稱宣統帝。後為滿洲國康德皇帝(1934年—1945年)。
家世
溥儀的祖父為道光帝七子、咸豐帝之弟醇賢親王愛新覺羅•奕譞,伯父為光緒帝,父親愛新覺羅•載灃繼承醇親王爵位,後因輔政為攝政王。外祖父為榮祿,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
退位後的溥儀
年輕時代的溥儀
醇親王愛新覺羅載灃之子,1906年2月7日出生於北京後海醇親王府。1908年12月2日初次即位,即位時僅3歲。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由於保路運動影響,爆發了武昌起義,各省紛紛宣佈獨立。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在隨後爆發的內戰中獲得了勝利,宣佈建立中華民國。在內戰蔓延到中國北方之前,根據袁世凱的安排,隆裕皇太后在1912年2月12日代溥儀頒佈退位詔書,宣佈退位。但根據清室與民國簽定的優撫條款,仍保留皇帝的名義,繼續住在紫禁城內。期間他與弟弟溥傑把一些物品偷運出宮變賣,留待他日一旦被趕出宮後作生活費之用。
1917年,北洋軍隊將領張勳在7月1日至7月12日發動政變,宣佈清朝復辟。張勛復辟的舉動遭到共和勢力的反對與襲擊。在反對勢力的壓力下,復辟很快失敗。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的軍隊包圍紫禁城,其部將鹿鐘麟率部入故宮趕走了溥儀。溥儀先是前往醇親王府居住,隨後前往天津,先後居住於張園和靜園。
滿洲國政權
1931年日本佔領東北之後,建立滿洲國,將溥儀秘密運往滿洲。溥儀自1932年3月9日至1934年2月28日任滿洲國執政,年號大同。於1934年3月1日登基稱帝,年號康德,所以他又被稱為康德皇帝。在這段期間,雖然他名為皇帝,實際上重大決定都要得到關東軍的批准。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失敗後,滿洲國解體。1945年8月16日,溥儀被日本關東軍挾持,準備去日本。在瀋陽東塔機場候機時,為空降的蘇聯紅軍逮捕。溥儀被帶到蘇聯境內,先後被囚蘇聯赤塔、伯力監獄。然而在拘留所裡受到優渥的待遇,溥儀多次上書向蘇聯表示願意永久居留蘇聯。東京審判期間曾經出庭作證。1950年移交給中國共產黨政權
溥儀在被蘇聯拘押期間,曾作為證人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其證言中,聲稱自己在任滿洲國皇帝期間,完全為日本佔領當局擺佈,沒有人身自由,也沒有做為滿洲國元首相應的權力和尊嚴。溥儀還聲稱自己是被日本方面脅持到東北的。但是在被轉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後,溥儀承認由於懼怕日後被中國政府追究,作證時他將部分責任推卸給日本方面(包括如何到達東北),而在部分涉及雙方責任的地方他有所保留。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1950年8月,溥儀與其他「滿洲國」戰犯,由蘇聯政府移交給中國政府,在哈爾濱戰犯管理所和撫順戰犯管理所受到了約十年的「教育」與「思想改造」。1959年12月4日,溥儀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根據特赦令予以釋放。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說:「該犯關押已經滿十年。在關押期間,經過勞動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經有確實改惡從善的表現,符合特赦令第一條的規定,予以釋放。」從此,溥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1960年3月,溥儀被分配到北京植物院工作。1964年,調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資料專員,並擔任全國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文化大革命時期成為批鬥的重要目標,身有重病在醫院卻沒有人為其認真治療。1967年10月17日2時30分因患腎癌、尿毒症、貧血性心臟病逝世於北京
滿洲國皇帝溥儀
婚姻與家庭
1922年溥儀16歲時與二位女性結婚。溥儀首選的妻子是文繡,滿洲鄂爾德特氏旗人(1907年—1950年或1951年),但端康太妃認為文繡家境貧寒,長相不好,讓王公勸溥儀重選。於是文繡被冊封為淑妃。1931年文繡與溥儀離婚。
皇后郭布羅·婉容(1906年-1946年)是達斡爾族旗人。父親榮源為內務府大臣。在天津和滿洲國,婉容長期遭到溥儀冷落,染上鴉片煙癮。日本投降後,婉容被共產黨游擊隊俘虜,後釋放,因煙癮發作,卒於中國吉林省敦化。葬地不明。
溥儀的第三位妻子是譚玉齡(1920年-1942年),北京滿族人,他他拉氏。經貝勒毓朗之女(婉容姑母)介紹,與溥儀於1937年結婚,封為「祥貴人」,六年後病卒,諡「明賢貴妃」。
溥儀的第四位妻子是李玉琴(1927年-2001年),長春漢人,1942年被日本官員挑選入宮,封為「福貴人」。1957年與溥儀離婚。2001年因肝硬化逝世。
1962年,在周恩來的安排下,溥儀與漢族護士李淑賢(1997年逝世)結婚。
溥儀一生結婚5次,始終未能留下後代。
溥儀有弟弟三人,妹妹七人。依次為溥傑(1907年生)、韞媖(1909年生,嫁郭布羅·潤良)、韞和(1911年生,嫁鄭廣元)、韞穎(1913年生,嫁郭布羅·潤麒)、韞嫻(1914年生,嫁趙琪璠)、溥倛(1915年生,早夭)、韞馨(1917年生,嫁萬嘉熙)、溥任(1918年生)、韞娛(1919年生,嫁王愛蘭)、韞歡(1921年生,嫁喬宏治)。
自傳
溥儀著有《我的前半生》(1960年初第一版由溥傑執筆,記事止於1957年,1960年1月由新華書店以內部書發行;後由李文達執筆於1963年定稿出版第二版,1964年由群眾出版社出版;後發生著作權糾紛,法院裁決認定溥儀為《我的前半生》一書的作者,並享有該書的著作權)。
1964年出版的《我的前半生》(定本)一書中,因當時社會環境和諸多政治原因所致,原稿被刪除了16萬字。2007年出版的《我的前半生》(全本)將刪除內容全部還原,溥儀在改造過程中的情況、溥儀的打油詩以及占卜的卦辭等內容將首次與讀者見面。
其他
溥儀的遺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法規火化,而不是他的祖先的遺體所採取的土葬。火化後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1995年,他的遺孀將他的骨灰葬於北京西南120千米的河北省易縣華龍皇家陵園(清西陵附近)。此舉遭到愛新覺羅家族成員的反對。
根據溥儀生平所拍攝的電影《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獲1988年奧斯卡金像獎等眾多獎項。
通稱宣統皇帝,也被稱為清遜帝,或末皇帝。2004年,少數遠支愛新覺羅家族成員為溥儀私上廟號為恭宗,諡號為愍皇帝,骨灰奉安處為獻陵,但此事為個人行為,尚未被中國公眾普遍知曉和接受,也未被溥儀族人和愛新覺羅宗室成員承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