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西方人寫的“中國遊記”戳穿“康乾盛世”

西方人寫的“中國遊記”戳穿“康乾盛世”

克魯斯的《中國志》1548年從歐洲來到果阿,開始了他的東方傳教生涯。1556年他曾造訪中國。關於中國的造船水平,克魯斯著重介紹了中國船隊的龐大規模,甚至比喻說,中國皇帝能夠用船在中國與馬六甲之間搭起一座橋梁,並對中國船只的類型以及龍骨水車的應用做了說明。這有力的反駁了許多大肆宣揚明朝禁海對貿易的影響,而即便在禁海期間,中國的大航海時代也蓬勃發展,和清朝“禁海、毀船、禁船、遷界”完全扼殺航海是兩個概念。

明朝的禁海於1567年解除了,可在此之前,私掠貿易船隊規模不小,嘉靖年間的王直,徐海,吳平,曾一本,林道乾,林鳳等人的艦隊,是具有“商業―艦隊”復合體的特征的。克魯斯於1556年訪問中國時留下的記錄充分的說明明朝海禁的力度遠沒有清朝“禁海、毀船、禁船、遷界”完全扼殺航海的程度,明朝的禁海只是針對海盜的戒備。
1585年門多薩所著《中華大帝國史》出版,並在16世紀末先後被譯成拉丁文、意大利文、英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以及荷蘭文等七種文字,共發行46版。該書是16世紀有關中國自然環境、歷史、文化風俗、禮儀、宗教信仰以及政治、經濟等概況最全面、最詳盡的一部著述,也是《利瑪竇中國札記》發表以前,在歐洲最有影響的一部專論中國的百科全書。

書中記錄了中國復員遼闊,有15個省(南、北二直隸,13承宣布政使司),每省的大小都相當於一個歐洲國家,道路系統完備,官道可容15匹馬並行,如羅馬大道,路邊商鋪林立,還有類似威尼斯的水城,北京則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國住宅猶如莊園,長城雄偉,建築水平高超,農業發達,盛產絲綢、天鵝絨,紡織水平精湛,1582年西班牙國王喜獲中國床單,織法之巧妙令菲利浦二世驚歎不止。很多西班牙能工巧匠都來觀賞、借鑒。瓷器很便宜,歐洲人原來以為瓷器是用粉碎的貝殼做的。最精致的瓷器是貢品,薄如玻璃。商業發達,而且同行的手工業作坊集中於一個街區。軍隊有步兵,也有騎兵,也有戰艦,4天內可征集600艘。門多薩還進一步闡述了中國造船的艌縫技術,由於填縫使用的添加劑十分合理,不但防水還可防蟲,使中國船只使用壽命比歐洲長兩倍。中國士兵在數量上多於歐洲,在器械上處於均勢地位。中國有獨特的教育體系。各類圖書十分豐富。中國人富於文明和教養。門多薩特別提出,在中國人所有的發明中,最令葡萄牙人和其他西方人震驚的是中國人也有火炮,而且在歐洲人之前已經使用火炮了。

歐洲人一向以印刷術的應用而自豪,“然而中國人早在德國人谷騰堡(Joan Gutenbergo)發明印刷術500年前已經用印刷術印制圖書了。”門多薩認為印刷術是經俄羅斯莫斯科大公國傳入德國的。但他也不否認另一種可能性,即中國圖書經海路(紅海)傳到歐洲,從而啟發了谷騰堡。

歐洲人對明朝那個時期火炮技術認識極不相同,拉達認為中國火炮陳舊,制造粗糙。而另一位船長阿爾蒂埃達(Artieda)在致西班牙國王書中卻寫道:“……中國人使用著與我們同樣的武器。他們的大炮十分精良,炮筒比我們鑄造的更精致,更堅固。”關於明朝那個時期的火炮,我們可以用鄭成功曾在泉洲發現一門明朝嘉靖年間(1521年—1567年)制造的“發熕”來作參考,其“重千斤,彈重二十四斤,遠至四五裡”,嘉靖年間正是《中華大帝國史》所描述的中國明朝時期,從“發熕”的射程和彈丸重量來看,絕不亞於同期的西方火炮。以1815年英國海軍的24磅炮或32磅炮為例,射角4度時,射程為1350米,射角抬高到8度,射程為2250米。這種射程並不算遠,1350米僅有2.7裡,2250米也不過4.5裡,“發熕”的“彈重二十四斤”,相當於26.45磅,從威力上來看比24磅炮的彈丸厲害。雖然所謂“發熕”“遠至四五裡”的射程不見得是發射的“彈重二十四斤”的炮彈(古書記載習慣語言精煉,多取最大值,所以24斤是最大的彈丸,但“遠至四五裡”卻並非一定是24斤彈丸的射程),但是這個水平已經很不錯了,畢竟英國海軍的24磅炮或32磅炮是1815年的水平,對比明朝嘉靖年間(1521年—1567年)已經過了整整248年~!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