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滅秦的主要人物 趙高不是宦官而是全才

滅秦的主要人物 趙高不是宦官而是全才

趙高是第一流的書法家、文字學家,也是精通法律的專才。他體魄高大強壯,騎朮車技精湛,武藝非同尋常,是秦帝國宮廷中不可多得的文武雙全的人材。

趙高是沙丘之謀的主謀,也是未來毀滅秦帝國的主要人物。有關趙高的身世,兩千年來了解甚少而曲解甚多。東漢以后,趙高被丑化為宦閹,其家族也被丑化為宦閹家族,不實的成見一直延續到今天。


我們知道,趙高是有兒女的人。他的女兒嫁與閻樂。閻樂任咸陽令,曾經參與望夷宮政變。這是趙高不是宦閹的明确証据。實際上,司馬遷從來沒有說過趙高是宦閹,不僅司馬遷沒有說過,東漢以前的所有史籍中都沒有趙高是宦閹的記載。說趙高是宦閹的誤解,一是出于對“宦”字理解的錯誤,二是基于錯誤的文字“隱宮”所作的丑化曲解。


《史記·李斯列傳》記載說趙高是“宦人”,有“宦籍”。這是趙高被誤解為宦閹的一條材料。然而,根据新出土的《張家山漢墓竹簡》,“宦”,就是在宮中內廷任職的意思。宦人,就是任職于宮內之人,相當于王或者皇帝的親近侍衛之臣。宦籍,就是用來登錄出入于宮門者的登記冊。秦漢時代,不管是“宦人”、“宦籍”,還是“宦官”的用語,都沒有指被去勢的男人出仕宮內官職,也就是后代所謂的“宦官”的語義。當時,被去勢后的男人被稱為“奄(閹)人”,在宮中任職的閹人被稱為“宦奄(閹)”,定義非常清楚。根据這個最新的材料,趙高是任職于宮中的宦人,也就是皇帝的親近之臣,而不是被去勢的宦閹。


《史記·蒙恬列傳》說“趙高兄弟皆生隱宮”。這是趙高被曲解為宦閹的另一條材料。“隱宮”一詞,本來語義不明。東漢以后,一位為《史記》作注解的劉姓人士借題發揮,他將“隱宮”之“宮”解釋為去勢的宮刑,進而生發開去說,趙高的父親受宮刑去勢,母親與他人野合生下了趙高兄弟。趙高兄弟冒姓趙,也受宮刑被去勢成了宦官。謊話越編越大,越編越痛快,于是以訛傳訛,到了唐代以后,趙高一家都是宦閹的不經流言,就逐漸固定下來。秦史專家馬非百先生早就根据《睡虎地云夢秦簡》指出,“趙高兄弟皆生隱宮”的“隱宮”一詞,是“隱官”的誤寫。《張家山漢墓竹簡》出土以后,隱官的意義更加清楚明白。隱官,既用來指稱刑滿人員工作的地方,也用來指稱刑滿人員的身分,與宮刑和去勢完全沒有關系。


著名曆史學家顧頡剛先生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論斷,叫做層累地形成的古代史。顧先生以為,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古代史,經過了曆代不斷地改造重寫,已經不是原汁原味,而是添加了曆代所喜好的口味。為了了解真實的古代史,必須清理曆代的添加,復原古代的真相。東漢因為宦閹之禍亡了國,劉氏的曲解投合了當時人痛恨宦閹的心情,大家都愿意傳布亡國禍首都是宦閹的流言。唐代又是宦官專權亂政,古來宦閹亡國的陰魂未散,在類比聲討的風氣下,趙高是宦閹的流言蜚語,自然光大發揚,成了不刊定論。明代,宦閹之禍愈演愈烈,到了清末,大太監李連英還在慈禧宮中肆意擅權,人們對宦官的痛恨無以復加。如此代代層累之下,曲解的曆史也就一直被作為正史流傳下來,一直到今天。不過,這些都是題外話了,我只是借此感慨人性的軟弱,我們都愿意相信我們愿意相信的事情,至于真不真,假不假,倒在其次了。



曆史敘事,是基于曆史事實的敘事。核實曆史事實的真相,是曆史學家所從事的工作的基礎,因為沒有真實,爾后的一切都是流沙上的建筑。不過,真假的鑒定,史料的考証,那是需要用論文的形式表達的另一種曆史。眼下而今,我們還是回到曆史敘事上,再次切入沙丘之謀前趙高的為人行事上來。


趙是趙國王族的姓氏,趙高的父系是趙國王室的疏族。戰國時代,天下合縱連橫,各國間結盟換約,相互間以王室公子作為人質。這些作為人質的公子,多是國君眾多子女中不受寵愛的疏遠者,被打發出質后往往長期滯留异國他鄉,不少人貧窮潦倒終生,至死不得歸還。趙高祖上,大概是由趙國到秦國作質子的這一類公子,在趙國無寵,在秦國無援,不得意而滯留于秦,后來在秦國娶妻生子,子孫后代流落于咸陽市井當中,成為秦人,與普通庶民無异。

趙高有兄弟數人,都出生于隱官。在曆史上留下姓名者,只有弟弟趙成。趙成后來接替趙高,做了秦帝國的郎中令,曾經參與謀殺秦二世的望夷宮政變,也是一位人物。隱官是政府設置于不引人注目處的手工作坊,用來安置刑滿罪人工作。趙高的母親,因為有罪受過刑罰,赦免后,由于身體有受刑后的殘疾,不便見人,也不愿被人瞧見,就一直在隱官勞動生活。


在秦代的等級身分規定中,在隱官勞動生活的人,其身分也叫隱官,用現在的話來說,相當于刑滿釋放人員,地位在普通庶民之下,所能占有的土地和住宅,只有普通庶民的一半。帝國法律注重公正,隱官雖然地位低下,其婚姻卻不受限制,隱官子女的身分也同于普通庶民。趙高的父親,大概是在隱官工作的下級文法官吏,通曉法律,精于書法,在隱官任職時結識了趙高的母親,組建了家庭,生下趙高兄弟。秦是注重世業的國家,子承父業、以吏為師成了帝國的國策。趙高成年以后能夠走文法的道路入仕,成為第一流的書法家和法學家,都與父親的職業和影響密切相關。
趙高生于秦昭王末年,大概是在昭王五十一年(前256)前后生于秦國首都咸陽。當時,秦國和趙國間的長平之戰正進入后期,趙國首都邯鄲被秦軍重重圍困。三年以前,秦始皇出生于邯鄲,此時正與母親一道困處城中,惶惶不可終日。想來也是有趣,秦始皇和趙高基本上是同齡人,他們在曆史上扮演了交換毀滅的角色。秦始皇的父親是秦國的王族,他由秦入質于趙,娶趙人為妻。秦始皇出生于趙都邯鄲,后來消滅了趙國。趙高的祖上是趙國的王族,由趙入質于秦,娶秦人為妻。趙高出生于秦都咸陽,后來毀滅了秦國。另一位同齡人劉邦,同年出生于楚國的沛縣,四十余年后,他與趙高聯手消滅了秦,不久又繼承了秦始皇的遺業,以秦為根基創建了漢。至于另一位關系秦帝國興亡的重要人物李斯,此時已經成年,大概二十五歲左右,正在楚國作郡的小吏。這些將要推動曆史的人物,尚未碰撞在一起,正散處各地,默默地等待著曆史的召喚。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以耕戰立國,以法律治國。軍人,最受社會推崇;官吏,最為民人敬畏。秦國男子走上社會的途徑,不外從軍和為吏兩條正道。男子十七歲成年,傅籍開始承擔國家的徭役租稅,或者應征參軍,殺敵立功,或者入學室學習,通過選考出任官吏。學室是專門培養文法官吏的官設學校,分別設置在首都和各郡。學生多從文法官吏的子弟當中選拔,十七歲入學,學習三年,主要學習識字、書法和法律。學滿三年以后,在所在學室參加資格考試,可以背寫五千字以上者為合格,除授為史,即可以擔當文法事務的小吏,也就是辦事員。除授為史者,進而可以參加中央政府主持的初等選拔考試。初等選拔考試在各地舉行,各郡的試卷送到首都咸陽,統一由少府屬下的大史審閱判定。判定的結果,提拔最優,處罰最劣。成績最優秀者被任命為出身縣的令史,相當于祕書一類,直接在縣令的手下工作;成績最差者,其所除授的史職將被取消。三年后,出任令史者還有一次高等選拔考試,經過嚴格的考試和審查,選拔最優秀者一人,進入宮廷擔當尚書卒史,以內廷祕書的職務,直接在秦王的左右工作。


由于父親是文法官吏,也是嚴格要求子女的人,趙高兄弟大概從小就在父親的督促下學習讀寫和法律,打下了相當扎實的文法基礎。趙高從小精明強干,敏捷好學,有恆心,有韌性。他在文法入仕的仕途上,大概是一帆風順。十七歲以文法官吏子弟進入學室,成績優秀,三年后資格考試合格,被除授為史,繼而初等選拔考試合格,以最優秀者出任為令史類的文法官吏。三年后,他參加高等選拔考試,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績中選,進入秦王宮廷擔當了尚書卒史,直接在秦王身邊從事文祕工作。在秦國萬千的文法官吏中,趙高可以說是出類拔萃的佼佼者。趙高進入宮廷以后,他的能力舉動,開始直接進入秦王嬴政、也就是未來的秦始皇的視野里。


趙高進入宮廷時,大概在二十三歲左右,時間大概是在秦王政十三年(前234)。這一年,秦王嬴政二十六歲,親政后第五年,開始在政治上施展鴻圖。秦國的官僚制度嚴密完整,文法官吏的升遷多由例行考核,積年累進。趙高算是有幸,他在秦宮的宦任中得到秦王嬴政的直接賞識,從少府屬下的諸多尚書卒史中脫穎而出,被任命為中車府令。


中車府令是太仆的屬下。太仆是帝國主要部省的九卿之一,負責掌管帝國的車馬交通事宜,相當于交通部長,下屬有各類車府官署,苑馬監令。中車府令,同各類車府令一樣,官秩六百石,有副官中車府丞一人,官秩三百石,所屬吏員約有數十人之多。以級別而論,中車府令只算是中級官吏;不過,由于中車府令是宮中禁內的車府令,職務相當于皇帝的侍從車馬班長,負責皇帝的車馬管理和出行隨駕,甚至親自為皇帝駕御,職位至關緊要,非皇帝絕對信任的心腹親近不能擔當。


趙高出任中車府令,是秦王嬴政親自做出的選拔任命。趙高得到秦王嬴政的賞識,除了其考選成績特出而外,他進入秦宮后所展現的個人能力和才智,是主要的因素。趙高的書法,堪稱第一流,爾后龐大的秦帝國中,除了丞相李斯而外,大概無人能出其右了。趙高在文字小學方面的造詣,也极為高深。秦帝國后來的文字改革,他有相當的貢獻。他著有《爰曆篇》六章,是秦帝國官定識字課本的一部分,也是有名的文字學著作。秦帝國是實用主義的法治國家,書法識字,是用來修習行政文書和刑律獄法的工具。趙高文字書法的精美,不過是他修習刑律獄法的准備和結果。在復雜而嚴格的秦帝國法制體系中,趙高堪稱精通法律的專才,有家學淵源的法學名家。晚年的秦始皇將少子胡亥的教育委托于他,正是看中他在文字、書法和法學上造詣的精湛。


史書上說趙高工作勤奮,行事堅韌不拔,果斷敢行,是對他出眾的行政能力的概述,當然這也是他受秦始皇賞識的要素之一。不過,趙高之所以能夠被秦王嬴政提拔為中車府令,還有趙高適合于擔當該職的實在的理由。


中車府令是皇帝的侍從車馬班長,對于車馬的駕馭管理、保衛皇帝安全的能力有极為嚴格的要求。根据秦代的法律規定,一般的車馬駕御,車士至少要經過四年的訓練,四年后不能良好地駕馭車馬,教官要受懲處罰款,本人要服四年勞役。


合格的車士,要求年齡在四十歲以下,身高在七尺五寸以上;步履矯健,能夠追逐奔馬;身手靈活,能夠上下馳車;車技熟練,能夠駕車前后左右周旋;強壯有力,能夠在車上掌控旌旗;武藝高強,能夠引八石強弩,在馳騁中前后左右開弓。中車府,聚集的是秦帝國車御的精華,對于他們的要求,遠在一般的車御車士之上,用現代的話來說,人人是車馬高手,個個是大內武士。始皇帝陵出土的銅車馬,以二分之一的比例,完全按照始皇帝生前的車駕寫實鑄造,其車御佩劍置弩,束帶著冠,髭須飄逸,威武沉穩,正是中車府官屬的形象。中車府令,是中車府官屬的統領,帝國車御精華的頂尖高手。完全可以想像得到,身為中車府令的趙高體魄高大強壯,騎朮車技精湛,嫻熟于弓劍兵器,武藝非同尋常,是秦帝國宮廷中不可多得的文武雙全的人材。


升任中車府令,對于趙高的一生來說,意義重大。其意義不僅在于職務地位的升遷,更主要在于由此涉足秦國政治權力的核心和中樞,触摸到舉足輕重之机要,如果机會適宜,可以直接影響天下政局。趙高出任中車府令時,大概在四十歲前后,正當壯年,前程錦繡燦爛。


不過,專制體制下的仕途,等級制度中的官場,君主之下,人人都是身不由己的棋子,更何況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正當前程看好時,趙高触犯法律,犯大罪入獄,始皇帝命令大臣蒙毅審理。審理的結果,趙高被定為死罪,解除官職,剝奪出入宮中禁內的宦籍,听候行刑。由于涉及皇帝側近,事關重大,蒙毅不敢有所掩飾,將案情及其審理結果直接呈請始皇帝定奪。始皇帝惜才不忍,念及趙高在身邊多年,行事敏捷勤奮,才能特出難得,下令赦免趙高,恢復其中車府令的官職。這件事的詳細情況,來龍去脈,史書沒有記載。然而,由以后的曆史看來,這件事對于趙高的一生,對于沙丘之謀,對于蒙氏家族的命運,甚至對于秦帝國的毀滅,都有不可忽視的影響。關于這一點,我們將來再談。


趙高真不簡單,從一名小小的宦官起家,依仗著秦二世胡亥對他的寵信,在秦王朝最后的几年統治中翻云覆雨,把秦的暴虐苛政推向了頂峰,從而加速了它的滅亡......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