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之亂
寧波之亂發生於1523年(明朝是嘉靖2年、日本是室町時代的大永3年)。事件是兩幫日本人在浙江寧波爆發了爭貢事件,也叫作明州之亂、宗設之亂,因此開始了後期倭寇的時代。
日本的室町幕府與中國明朝間進行的官方「日明貿易」(又稱勘合貿易),開始於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約在明建文帝時),由於明朝實行海禁政策防範海盜,貿易上為了區別被冊封為「日本國王」的幕府將軍(足利將軍家)官方貿易船與倭寇,所以發行了勘合符以示區分,這是國對國朝貢貿易的型態,限制十年一朝。貿易上,日方的參與人員是幕府的使節與隨行的博多或堺有力日本商人,但這期間仍然有走私貿易。
後來因為足利將軍家的家督之爭導致了1467年應仁之亂(日本戰國時代開始),幕府對外的貿易權不再統一,幕府在堺港的貿易據點本來是山口的細川家所掌控,但後來漸漸的被應仁之亂中因兵事崛起的博多新興勢力大內家所凌駕,大內家還常常自行派出獨立的使節團進行貿易,此後大內與細川常為勘合符產生對立事件。明武宗(正德帝)即位後,大內家遣明船(勘合船)船隊更獨佔了正德勘合符。1523年大內義興任命謙道宗設為正使出遣明船,而細川高國為了對抗,派鸞岡端佐為正使、宋素卿(朱縞)為副使,持已經失效的弘治勘合符(前任皇帝的)出遣明船(路線上經由南海再到明朝)。
當時明朝規劃的對日朝貢貿易點是在浙江的寧波,當時先入港的是大內家的船隊,然而對大內家相當不利的,是細川家船隊的副使宋素卿事先已經賄絡好市舶司主管太監賴恩,結果比較慢來的細川船隊反而可以先行入港檢查(後來的就會變成非法)。大內家船隊的人員一氣之下(他們拿的是正牌該任皇帝的勘合符)就襲擊了細川的船隊,還放火燒了細川的船,明朝的港口官員在謙道宗設指示大內家的人員支援下,殺死了細川家的鸞岡端佐,此外宋素卿在逃往紹興城的路途中有明朝的追兵被殺害,因此變成嚴重的事件。
最後演變成了嚴重的外交事件,宋素卿被投入監,死於獄中;明朝政府也在1529年廢除了寧波市舶司大監。1536年(日本天文5年)大內義隆重啟貿易,1551年(天文20年)在義隆的家臣:陶晴賢謀反成功後,日明貿易轉到寧波近海的雙嶼或是船山諸島私下貿易、走私貿易,也因此開展了後期倭寇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