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神」華佗
華佗,一名敷,字元化,約生於漢沖帝永熹元年(公元145年),卒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東漢末年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縣)人。
華氏家族本是一個望族,其後裔中有一支定居於譙縣以北十餘里處風景秀麗的小華莊。至華佗時家族己衰微,但家族中對華佗寄托了很大的期望。華佗自幼刻苦攻讀,習誦《尚書》、《詩經》、《周易》、《禮記》、《春秋》等古籍,逐漸具有了較高的文化素養。華佗在攻讀經史的同時,也留心醫藥,他「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當時沛國相陳珪和太尉黃琬曾先後舉薦或徵召他出來當官,都被他婉言拒絕了。
華佗生活的時代,正是東漢末年三國初期。那時,朝綱不正,軍閥混亂,水旱成災,疫病流行,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難之中,華佗目睹官場之腐敗和蒼生之苦難,決心棄絕仕途,以醫濟世。
華佗行醫,並無師傳,主要是精研前代醫學典籍,在實踐中不斷鑽研、進取。中國的醫學到了東漢時代已經有輝煌的成就,《黃帝內經》、《黃帝八十一難經》、《神農本草經》等醫學典籍相繼問世,「望、聞、問、切」四診原則和導引、針灸、藥物等診治手段已基本確立和廣泛運用。華佗在繼承前人學術成果、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立了新的學說。其中,古代醫家如戰國時的扁鵲,西漢的倉公,東漢的涪翁、程高等以及同時代的張仲景對華佗的醫術發展影響都很大。
華佗除了系統地學習古代醫療經驗外,還很重視和應用民間的醫療經驗。他中年以後,因中原動亂而「遊學徐土」。他在到處採集草藥的同時,注意學習和吸收民間醫藥知識,並把蒐集到的不少民間驗方用於臨床醫療。
華佗一生的行醫足跡,遍及當時的徐州、豫州、青州、兗州各地。根據他醫案中所及地名查考,大抵是以彭城為中心,東起甘陵(今山東臨清)、鹽讀(今江蘇鹽城),西到朝歌(今河南淇縣),南抵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南直至譙縣(今安徽毫縣),即今江蘇、山東、河南、安徽等省廣大地區,方圓達數百平方公里。華佗在行醫的同時,為了採藥還先後到過朝歌、沛國、豐縣(今江蘇豐縣)、彭城臥牛山、魯南山區和微山湖。由於行蹤地域廣闊,又深入民間,華佗成了中國歷史上民間傳說眾多的醫家。
華佗一生致力於醫療實踐,醫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熟練掌握了養生、方藥、針灸和手術等治療手段,在內、外、婦、兒各科的臨證診治中,曾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蹟,在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體育保健等方面都有獨到的見解和卓越的成就,對此,《三國誌》、《後漢書》中都有一段內容相彷的評述,說他善於養生(「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用藥精當(「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度,捨去輒愈」),針灸簡捷(「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手術神奇(「刳剖腹背,抽割積聚」、「斷腸滴洗」)。所留醫案,《三國誌》中有十六則,《華佗別傳》中有五則,其他文獻中有五則,共二十六則,這在先秦和兩漢醫家中是較多的。從華佗治病的範圍看,內科病有熱性病、內臟病、精神病、肥胖病、寄生蟲病,屬於外、兒、婦科的疾病有外傷、腸癰、腫瘤、骨折、針誤、忌乳、死胎、小兒瀉痢等等。後世每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醫家,足見其影響之深遠。
華佗尤以創「麻沸散」(臨床麻醉藥)、行剖腹術和體育療法「五禽之戲」聞名於世。
華佗在公元2世紀發明麻醉劑——「麻沸散」,這是世界醫學史上一個偉大的創舉。他用「麻沸散」做全身麻醉,進行開腹手術。據《後漢書•華佗傳》記載:「若疾髮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可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間皆平復。」 華佗是世界上第一個用全身麻醉做手術的人,比西方發明麻藥早1600多年。明代陳嘉謨的《本草蒙筌》引用《歷代名醫圖讚》中的一詩作了概括:「魏有華佗,設立瘡科,剔骨療疾,神效良多」。可見,後世尊華佗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是名副其實的。可惜,華佗所創製的酒服麻沸散後來失傳了,這是中國醫藥學史上的一大損失。
華佗還積極提倡開展合理的勞動和體育鍛練,認為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使人健康長壽。他常教誨其弟子及其周圍群眾:「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他在繼承古代氣功導引的基礎上,模仿虎、鹿、熊、猿、鳥等五種禽獸的活動姿態,創製了一套體操,名「五禽戲」,可使頭、身、腰、背、四肢等各部位及關節得到活動和舒展。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醫療健體操,開創了中國及世界上醫療保健體操的先例。其弟子吳普堅持「五禽戲」鍛練,活到九十餘歲仍「耳目聰明,齒牙完堅」;其弟子樊阿操練「五禽戲」,竟「壽百餘歲」。「五禽戲」影響頗深,歷代依法鍛練者從不乏人,至今仍有專門研究者。因此華佗和他的「五禽戲」在體育史上、養生學上都佔有極高地位,「戲」傳八方,名震四海。
晚年華佗被曹操徵召到許昌,為其治療頭風病。由於華佗不願作為曹操的侍醫,便託故告假歸家,並數次拒絕重返許昌,終為曹操所殺害。
華佗臨死前仍不忘濟世救民,曾將所著醫籍《青囊經》取出交獄吏收藏,曰:「此書傳世,可活蒼生。」但「吏畏法不敢受」。華佗無奈,只得「索火燒之」。
華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廣陵的吳普和西安的李當之,皆聞名於世。吳普著有《吳普本草》,李當之著有《李當之藥錄》,樊阿喜針灸,這三個弟子後來均成為有名望的醫家。
華佗以他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為後人所景仰,並在中國醫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