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針灸療法源遠流長 《黃帝內經》

針灸療法源遠流長 《黃帝內經》

針灸是中國獨創的一種醫療體系,亦是中醫學中最主要的非藥物療法,到現在甚至西醫也會將針灸融入療法之中。

針灸是利用針術與灸法來治療疾病的醫術。古時候,談到「針術」時常與「砭」相提並論,說成「針砭」。這是因為用「砭石」治病,乃是針灸治病的起源。「砭」的意思就是將石頭磨成尖錐形,用於紮刺身上適當的經穴來治病。

最早有關針灸的著述,早於二千多年前便在《黃帝內經》出現,該書包括《靈樞》和《素問》兩部分。當中《靈樞》,又稱《針經》,較為完整地論述了經絡腧穴理論、刺灸方法和臨床治療等,對針灸醫學作了比較系統的總結。

不過,針灸的起源與形成的經過,遠比文字記載為早。相傳針灸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伏羲氏不僅畫八卦,結繩為網,教民田獵,而且「嘗百藥而制九針」,發明以針灸作為治病的方法。古書上曾多次提到針刺的原始工具砭石,便大約出現於新石器時代。

到了後來,《左傳》開始詳細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的醫緩、醫和均擅長於針灸,而《史記》中更生動地描述扁鵲用針灸診治,讓虢國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這些記載,都說明在先秦時期,針砭、火灸、熱熨等均已廣泛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