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河南發現仰韶都邑遺址 中原中心地位早在夏朝形成

河南發現仰韶都邑遺址 中原中心地位早在夏朝形成

考古重大發現,信息量也驚人,有待研究。
河南文物考古學會,早前公佈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表示鞏義雙槐樹遺址,確定為5300年前後古國時代的一處都邑遺址,是迄今為止黃河流域中華文明形成初期階段,發現規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質的中心聚落。

鞏義雙槐樹遺址 (網上圖片)

雙槐樹遺址位於黃河南岸,處於河洛文化中心區。遺址面積達117萬平方米,發現有仰韶文化中晚階段三重大型環壕,封閉式排狀佈局的大型中心居址,有大型連片塊狀夯土遺跡、大型公共墓地、夯土祭祀台遺跡等,也出土一大批仰韶文化遺物。
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說,不排除雙槐樹遺址是黃帝時代都邑。由於它位於河洛中心區域,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

鞏義雙槐樹遺址不排除是黃帝時期都邑 (網上圖片)

考古發現,河洛宏大建築規模宏大,佈局嚴謹有序,呈現出古國時代的王都氣象。當中有一處天文遺跡,有九個以模擬天上北斗九星的方式擺放的陶罐,認為這種凸顯禮制和文明的現象,後來被夏商周王朝文明所承襲傳承,所以有著清晰的中華文明主根脈。所以,「河洛古國」的發現,將「中原中心地位是從夏代開始的」認知推早。

鞏義雙槐樹遺址 (網上圖片)



雙槐樹遺址內用陶罐模擬的「北斗九星」天文遺跡 (網上圖片)


北斗九星天文遺跡所處的位置特殊,遺址中心居址區可簡單理解為貴族居住的區域,居址區的南部,有兩道370多米長的圍牆與北部內壕合圍形成了一個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結構,尤其是圍牆東端的造型非常特殊,被專家視為中國最早甕城的雛形。

雙槐樹遺址內用陶罐模擬的「北斗九星」天文遺跡 (網上圖片)


甕城是古代城市的主要防禦設施之一,通常是在城門外或內側修建的半圓形或方形的護門小城。「河洛古國」中心居址區已有典型的甕城建築結構,可見居住者非同一般。這裡發現有4排大型房址,房址間巷道相通,最大的房子面積達2300平方尺,北斗星形狀九陶罐就是在這所房子門廊發現。此外,還有一頭首向南並朝著門道的完整麋鹿骨架。麋鹿在古人眼中是一種神奇的動物。古代有天子冬至祭天,大部分鹿類在夏天脫角,只有麋鹿在冬至脫角,所以統治者把麋鹿脫角視為吉祥,並把麋鹿與一年最重要的節氣冬至關聯。

雙槐樹遺址出土骨針 (網上圖片)


當想到5000多年前,九個陶罐和麋鹿都埋在地下,房子建成後,居所主人日常活動時,就彷彿騎在麋鹿上。專家推測,這應該是一位有地位並且諳習巫術和天文的古國首領,以這種方式設計居室,實際是在神化自己。

雙槐樹遺址出土陶罐及陶鼎 (網上圖片)


河洛古國還發現了國寶級的文物-中國最早的骨質蠶雕藝術品,它用野豬獠牙雕刻而成,是一條正在吐絲的家蠶形象。它與青台遺址等周邊同時期遺址出土的迄今最早絲綢實物,實證5300年前後黃河中游地區的先民,已經養蠶繅絲。也是至今發現仰韶時期與養蠶及絲綢起源相關,比較直觀的實物資料,具有重大學術價值。

雙槐樹遺址出土牙雕家蠶 (網上圖片)


河洛古國還發現許多被後世承襲的文化傳統或社會觀念。遺址內發現3處墓葬區,共有1700多座仰韶文化時期的墓葬,均呈排狀分佈。發掘單位已與北京大學等12個權威學術機構合作,對人的來源、疾病、遷徙、食譜、人地關係、古DNA等問題予以研究,將為華夏民族的核心族系起源問題,提供豐富資料。
目前,初步有些有趣的發現,顯示生活在這裡的男性,上肢極不發達,推斷他們基本不幹體力活,同時他們基因穩定一致,而女性的基因來源非常廣泛複雜。單這一點,就有了不少信息量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