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族,舊稱「俅人」,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貢山獨龍河谷,人口大約只有7000人。
獨龍族的先民與古代氐羌原始族群的關係極為密切,是古代氐羌原始族群的一個組成部分。《元一統志》「麗江路風俗」條說:「麗江路,蠻有八種,曰磨此、曰白、曰羅落、曰科悶、曰峨昌、曰撬、曰吐蕃、曰盧、參錯而居。」
「撬」為「俅」字的同聲異寫,二十世紀五十年以前,俅(撬)族居住地區的河流稱為俅江或俅地。元朝時期俅(撬)族正是居住在俅江流域一帶,後來逐漸南移至下游的獨龍江流域。
獨龍語與貴山怒族語言基本相通,獨龍族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但他們沒有本民族的文字。由於獨龍族居住的環境極為封閉,遠離內地,基本上他們還處於原始社會的階段。人們以種植、狩獵和採集為主,身披自己紡線編織的麻布,有少數人甚至只用樹葉、獸皮遮蓋。
獨龍族過去的宗教信仰尚處在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萬物有靈階段,既使是唯一的年節(獨龍語:卡雀哇 )也是和宗教聯系在一起的。獨龍族女子年齡到12-13歲時,要紋面(獨龍語:巴克圖),此習俗在1966年之後,逐漸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