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需長期經驗和較發達智力,以及熟悉其他許多發明才能存在。
1966年春天,南京博物館考古學家,在江蘇邳縣一個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掘一座墓穴,考古將之名為大墩子第316號的墓穴,在穴內埋葬的一具男性屍骨引起考古人員的極大興趣。按照骨骼情況顯示,死者為一位中年男性,身高1.64米,右手手骨處握著一把骨質匕首,左肱骨處放置一柄石斧,可見死者身前為一名武者。
漢墓壁畫描繪射箭拓片
然而,最讓專家吃驚的,是死者左股骨上,完好保留著一枚骨質三角形鋒利箭鏃(即箭頭),深深嵌入遺骨。專家鑑定認為這就是死者致命傷,這名武者,是中箭後不久後死亡。原始社會醫療水平極低,無法有效地處理這種較深的外傷,他很有可能是因中箭造成的傷口感染而死。很可能是他與其他部族的戰鬥中,中箭而死。
經過碳-14年計法的檢測顯示,邳縣的大墩子遺址歷史距今有六千多年歷史。當時,古人已經懂得使用武器弓箭。大墩子史前遺址死者屍骨內的箭鏃,足以解釋當年弓箭已被用作殺傷人類的武器,並能夠穿透過肌肉,射入人體骨頭,殺傷力相當強大。
舊石器晚期峙峪遺址石鏃
中國史前兵器,都是與遠古人的狩獵工具和生活、生產工具息息相關。在新石器晚期,最早由狩獵工具轉化為兵器的就是遠射的弓箭。弓箭是古代一項重要發明,也是人類懂得利用機械儲存釋放能量的最早實例。位處於雲南的元謀大墩子遺址,距今也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墓葬中埋有多名青壯年男女屍骨,身上均有箭傷,其中一人胸腹部遺留有十餘枚石鏃。考古工作者認為,這些人是部族戰爭俘虜,被勝利一方亂箭射殺。弓箭除了作戰,還用於處決戰俘。
此時的中原,已是商王朝時期,說明原始社會晚期,弓箭成為普遍使用的殺人武器。
河南出土新石器時代骨質箭鏃
弓箭出現的時間,也許可以上溯到遙遠的神話時代。例如「后羿射日」,在多個典籍中均有記載。《山海經·海外南經》:「笄與鑿齒戰於壽華之野,羿射殺之。在崑崙墟東。笄持弓失,齒持盾。一曰戈。」《墨子·非儒下》載:「古者羿作弓」,《呂氏春秋·勿躬》亦云:「夷羿作弓。」以上記載說明,后羿不僅是絕技射手,也是發明弓箭射術的人。
最原始的「弓」,就是用單片木材或者竹片彎曲製成,箭則是削尖的木棍或者竹竿。後來為了增強弓體的彈力,由「單體弓」發展為「複合弓」。弓箭在商代甲骨文中,「弓」字的原型明顯地是一個「反弓」形象。可引出結論為,這是一張複合弓。複合弓在保持弓身短小的情況下增大了力量,成為了能夠在狹小的環境中,例如馬車或馬背上,所使用的專門武器。
馬王堆出土的漆畫描繪射箭
箭的發展,是隨弓弩的不斷改進而發展的,強弓大弩的出現,要求箭具有良好的貫穿力,所以對箭鏃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春秋戰國《考工記》中專有「弓人為弓」一篇,對製弓技術作了詳細的總結-弓的材料採擇、加工方法、部件性能及組合,都有較詳的要求和規定。
弓、弦、箭作為原始時代複雜工具,需要長期積累的經驗和較發達的智力,也要熟悉其他許多發明才能存在。弓箭對於蒙昧時代是決定性的武器。通過弓箭,人類利用自己的智慧,有效改變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也是舊石器時代的人類走向成熟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