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以文制武」的政策。 當時具有軍隊指揮權的大多是文臣,而武將受其節制且地位較低. 如前敘,一些所謂殿侍、大將、將軍等,其實只是無品的下級武官。 封建社會是十分強調等級觀念的,要維護封建社會統治的正常社會秩序,就必須在人與人的社會關係中分出主從. 樹立權威。 北宋的寬袖短衫到了南宋. 已演變成了廣袖,大翻領,右衽,長及腳背,無帶扣,以腰帶系束的寬大長袍,與公服——交領,大袖,一側開衩,袍長至腳背有著不少共通點。
可見南宋將領甲外所穿寬大長袍借用了公服許多符號特徵。 因為只有高級將領才可以穿公服上朝參議政事,所以類似公服的寬大長袍,極可能使得人們聯想到具有權力和地位的文武官,為著裝者帶來榮譽感。 還有一點就是可以作為一種服飾符號來區分高級將領與下級武官,這也許是宋朝的「衷甲」人物不是唐朝的大將薛仁貴(宋人繪),就是象徵著權力與力量的天王和金剛的原因。
▲另一種全身戰袍,多為有較高職位的武官使用。 穿著時習慣扯下右邊袖子,露出一片鎧甲,這是衷甲制度規定的
▲宋代御林軍武士,個個同樣是半文半武的裝扮,顯得不倫不類,威武之氣蕩然無存。 宋代的衷甲制度,嚴重扭曲武人的榮譽感,使之為自己的武職感到羞愧,扼殺武人的尚武意識,與兩宋一貫的重文抑武國策一樣,對宋代的軍隊造成嚴重的摧殘,造成軍隊的怯懦不堪
而當時「武隨文服」的特殊服制,使得類似公服寬大長袍有著明顯的文臣儒士服飾特點——衣身寬鬆,袖子寬廣。 從整個文明體系從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成為宋朝社會風尚,文人雅士通過科舉考試可以得到權力、地位、財富,再加上「重文輕武」、「以文制武」的政策實施,文人甚至可以得到指揮國家軍隊的權力。
這種特殊社會環境造就出文武雙全的「儒將」,無疑成為一種新的審美風範,再加上掌握軍隊指揮權的大多是文臣,而武將地位較低,使得對將領的審美標準也如宋朝政策變得「重文輕武」,由猛將變成儒將。 如果將鎧甲看作是「武」的符號(鎧甲一直以來是戰鬥必穿的),甲外所穿之衣則是「文」的服飾符號(甲外所穿之衣不管是寬袖短衫還是寬大長袍都帶有文臣儒士服飾特點),那麼「衷甲」則彰顯著裝者「文武雙全」,也就是說宋高級將領「衷甲」以示文武雙全。
▲宋代衷甲制度被明代繼承,同時也傳到日本,同樣成為武士的軍武服飾制度,但是日本也由此作出日本化的演化,最終成為陣羽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