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秦兵馬俑主人不是秦始皇!

秦兵馬俑主人不是秦始皇!

內地長篇巨制《羋月傳》宣稱秦兵馬俑主人不是秦始皇的,而是"秦宣太后"羋月大規模修建兵馬俑的劇情....真定假? 但看完理
據好似真的不屬於秦始皇...

以下是節錄支持此觀點學者-陳景元網上資料:
秦俑六大疑點
  疑點一
  大型兵馬俑的主人幾乎已成定論,原因是古書上有記載說秦始皇曾下令將陵墓向外擴展300丈,而兵馬俑坑在陵墓外城以東,正好在這個範圍之內。
  陳景元觀點: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因為秦漢的1尺,等於現在的23釐米,300丈折合現在的尺度僅有690米左右,而秦始皇兵馬俑卻距陵墓達1710米。“誰會把陪葬坑放在這麼遠的一個位置上?”

  疑點二
  秦始皇時只有大量使用步兵和騎兵的記載,而兵馬俑坑內的軍陣則是以戰車為主的部隊,兵器上也有可疑之處。

  陳景元觀點:西元前306年,昭王年少即位,太后(秦始皇是她的玄孫)攝掌政事。太后臨終之際下令近臣為她殉葬。秦昭王為人仁厚寬容,在人殉的要求未予滿足的條件下,為自己生母塑造真人大小的殉俑,佈置一個輜重車隊,象徵性地讓太后回歸自己的楚國故地,看上去也是符合當時的各國習俗風尚的。

  疑點三
  俑坑中有很多笨重的青銅兵器。
  陳景元觀點:秦始皇怎麼會選擇落後、笨重的青銅兵器陪葬,而不選擇在當時更為先進的鐵兵器?

  疑點四
  陳景元還發現一個證據:秦人尚黑,但兵俑身上的衣服卻五顏六色。   
陳景元觀點:這正是楚人的衣著愛好,秦宣太后正好就是楚人。

  疑點五   1975年,《臨潼縣秦俑坑試掘第一號簡報》中一幅圖片是兵俑的頭部,上面刻有一個奇怪的文字:這個字有點像現在的“脾”字。
  陳景元觀點:1978年,陳景元偶然結識了古文字專家段熙仲教授,經過查對,段教授認為,這個“脾”字應該是兩個獨體字,左邊的為“月”,右邊則是“羋”。就是這個字,引出了陳景元對兵馬俑主人的驚人發現:秦始皇的高祖母、秦惠文王的王妃——秦宣太后就姓“羋”,陳景元斷定,兵馬俑的主人並不是秦始皇,而是他的高祖母,把持了秦國朝政近40年的秦宣太后“羋月”。

  疑點六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的記載。
  陳景元觀點:據此認為,在秦始皇生前,並未有“預修”陵墓之舉。“他陵墓都沒有大規模修建,為什麼要修建規模如此巨大的兵馬俑?”

TOP

支持兵馬俑是秦始皇的學者 1  - 徐衛民
秦史專家、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徐衛民評價:“這個觀點在學術界孤掌難鳴,只是一家之言。”他首先批駁了“脾”字是“羋月”這一證據:“簡直是胡說,這是一個字,怎麼能因為一部熱播電視劇進行拆解?再說,很多兵俑上都刻着字,一般是工匠的名字。”
徐衛民針對陳景元的論據,逐一作出反駁。例如談及“距離太遠”,徐衛民解釋道,秦始皇陵佔地56.5平方公里,兵馬俑坑在帝陵範圍以內,這點距離和佔地面積相比,合乎比例。“兵馬俑的形制和秦始皇陵內的東西是一個風格,而且很多兵器上刻着‘秦始皇×年’的文字,要麼墓主比秦始皇更晚,怎麼可能是宣太后呢?秦國尚黑,但沒有史書記載秦人任何場合都要穿黑。秦始皇推行車同軌,但他只執政了15年,很可能沒有完全推行。陳景元以偏概全,不值得一駁。”
除了解釋兵馬俑並非“羋月”陪葬品,徐衛民還告訴記者考古界的最新發現。

支持兵馬俑是秦始皇的學者 2- 袁仲一   

距離太近不符常規vs“三百丈”記載只是古人約數

  兵馬俑的發現地點和秦始皇陵園的距離太遠,這是陳景元對此的最大疑點。1974年傳出兵馬俑被發現的消息,但讓陳景元奇怪的是,兵馬俑距秦始皇陵封土的直線距離是1500米,“陪葬品放置那麼遠是不符合常規的”。秦始皇曾經下令將陵墓向外擴展“三百丈”。而陳景元稱,秦時的“三百丈”隻有690米,在秦始皇陵東牆1225米之外的兵馬俑,怎麼可能在“三百丈”的界址之中呢?

  袁仲一說,秦始皇陵的面積目前所知是56.25平方公裡,周圍包括兵馬俑在內的多處發現都是秦始皇的陪葬品。陵園西邊有小型馬廄坑,東邊有修陵園人的墓葬,北邊有動物坑等,距離秦始皇陵封土都很遠,所以兵馬俑坑在帝陵東牆千米之外非常正常。至於“三百丈”記載,都是古人的約數,不能與今天的長度標准來換算。

  俑坑發現有違“車同軌”輪距vs天下統一后有各種車型車軌自然有別

  兵馬俑博物館稱,俑坑建於秦統一全國的十幾年后,但令陳景元奇怪的是,坑裡有很多不同輪距的車,這在當時是違法的行為。因為統一之前,秦國自己境內必須“車同軌”。秦始皇又怎麼會允許自己陪葬品的車軌有寬有窄呢?

  俑坑中的車輪距一般都是1.9米左右,袁仲一說,然而,即使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天下也有不同類的車,有輦車、戰車、獨輪車等之別,不同類的車當然車軌不一樣。再說,“車同軌”制實行的如何,還是未知數。

  武士俑紅綠戰袍不符“皆尚黑”vs以某種色為貴不是要天下人穿同色衣

  陳景元說,秦始皇自統一中國后,就規定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的制度。但幾乎所有的武士俑出土時卻從上到下都身穿大紅大綠的戰袍,紫藍色長褲,這與秦始皇“尚黑”的命令大相徑庭。

  袁仲一說,尚什麼色,是以某種色為貴,並不是規定天下子民都穿同一種顏色的衣服。歷代的輿服志中反映得很清楚。始皇陵銅車馬上的銅俑,穿天藍色外衣,鑲著彩色的衣緣,能說這些不是始皇帝的陪葬品嗎?

  解讀出土陶字為太后姓氏vs制陶人名字焉能拆開來讀

  陳景元認為,俑坑是秦始皇高祖母秦宣太后的陪葬坑。據《史記》記載,羋(音:米)氏宣太后是秦昭王的生母,而且還是個“楚人”。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兵馬俑的發式和服裝與當時的少數民族相似。而且兵馬俑的位置與史書記載的宣太后的墓葬是非常接近的。陳景元說,他在兵馬俑武士身上還找到了“羋”的繁體,這更加証實了陳景元“兵馬俑與宣太后有關”的想法。

  袁仲一則笑笑應對,在俑坑中發現的陶字,應是“脾”字,非“月”與“卑”,而對方把一個字拆開,並不顧字頂端的斷裂線,把“卑”認作“羋”,是欠妥的。“脾”字只是制陶者名。《史記》中記載:“(秦昭王)四十二年,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陽驪山。”具體就是今天的洪慶一帶,與俑坑風馬牛不相及。

TOP

此爭拗源於陳景元的不斷發問,都令人更清楚兵馬俑是否真的屬於秦始皇, 看完另外兩位學者-袁仲一及徐衛民的意見. 我覺得秦俑應屬始皇陵一部份的機會十分高,最主要是他們均指出從考古學上始皇陵覆蓋了兵馬俑坑的位置. 除此點外, 支持及反對的理據各有各的說法的合理性, 很難判定誰對誰錯. 而部份疑點不能完全解釋. 當然不屬於秦始皇也不一定屬於宣太后.
這情況與數年前安陽曹橾墓的爭拗類似, 現在還未完全定案.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