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基督教的殖民侵略

基督教的殖民侵略

太陽神殿(庫斯科,秘魯) Qorikancha

庫斯科的太陽神殿,印加帝國的信仰中心。西班牙征服者劫掠及摧毀了神殿,並在其遺址上粗暴地建造了天主教修道院和教堂。圖中的黑灰色建築為原本的印加石牆。

美洲三大文明包括馬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都是被天主教徒所滅。

TOP

果阿宗教裁判所(果阿,印度) Goa Inquisition (1560 - 1812)

在方濟各·沙勿略的請求下,果阿宗教裁判所於一五六零年成立。所有印度教儀式都被禁止,廟宇被摧毀,居民被強迫改信天主教。凡是宣揚異端邪說、背信叛教、分裂教會、同情異教徒、閱讀非正統的書籍、褻瀆上帝、對聖事和聖像不敬等,都會招致嚴厲的懲罰。每逢舉行火刑儀式時,圖中果阿主教座堂的大鐘都會敲響。

大量地給予基督徒好處以及對印度教徒示以惡意及剝奪他們的權利,是誘人入教的最大手段。在耶穌會士的主張下,印度教徒在政府中的職位被剝奪及轉給基督徒。一五八五年果阿教省會議明確指出,可以通過對信教者施以恩惠,分發禮物,給予特權,以及豁免懲罰等手段吸引人入教。

1. 方濟各·沙勿略,天主教傳教士,對天主教在印度、馬來群島和日本的傳播與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一六二二年被封為聖人。天主教會編造了大量有關沙勿略施行各種奇蹟的迷信。
2. 筆者曾經遇過一位老先生,他是天主教徒,振振有詞地說:「某宗教傳教的時候,一手持經,一手持劍,這樣的宗教不可信!」可憐蟲呀,這位老先生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在信什麼!看來天主教的洗腦功夫確有一手。

TOP

伴天連追放令

一五八七年,豐臣秀吉頒佈《伴天連追放令》,驅逐外國傳教士出境並且將傳教與南蠻貿易區分出來。

《伴天連追放令》的主要內容是:
一、日本是神國,不能接受從西方傳來之基督教邪法。
二、傳教士將庶民收為信徒並破壞神社佛閣,其所作所為,前所未聞,各地知行,須予以羈束,不可任其為所欲為。
三、在日本宣揚天主,破壞傳統佛法的西方傳教士,必須自即日起在二十天之內離開日本。
四、黑船之儀(南蠻貿易)乃貿易之事,應予區別。
五、不妨礙佛法之商人,縱然來自基督教國,亦允准許。

一六一二年,德川家康頒佈禁教令,重申「日本是神國,不允許基督教邪法傳入」,並下令關閉教堂,驅逐傳教士。一六一三年,德川家康再次頒佈長篇禁教令,明確指出傳播基督教和推行殖民侵略政策的關係。

一八六八年,明治天皇公佈《五榜禁令》,指斥基督教為邪教。

1. 南蠻貿易是安土桃山時代日本與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商人之間實行的貿易。葡萄牙和西班牙在亞洲的據點分別是位於南方的果阿和馬尼拉。
2. 無可否認,日本人走狗比較少,基督徒也比較少。

TOP

桑徹斯的新十字軍方案

一五八六年,西班牙駐菲律賓總督和天主教傳教士聯署上書國王腓力二世,要求國王從西班牙調兵一萬至一萬二千人,再加上五至六千日本人,和相當於此數的菲律賓人,來征服中國,目的之一是要使中國基督化。一五八八年,西班牙無敵艦隊為英國所敗,侵華計劃頓成泡影。

Kenneth Latourette, 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 in China.
Blair and Robertson, The Philippine Islands 1493-1898, Vol. 6.

1. 這份《論征服中國》備忘錄,由菲律賓總督維拉 Santiago de Vera 和馬尼拉主教薩拉扎 Domingo de Salazar 領銜,糾集50名政教顯要聯名簽署上報西班牙國王。由耶穌會士桑徹斯 Alonso Sanchez 作為全權代表帶回馬德里向國王進行游說。
2. 備忘錄指中國婦女賢惠漂亮,拉丁美洲、菲律賓原住民婦女野蠻醜陋。計劃建議征服中國後,西班牙人與中國婦女結婚,培養混血後代,便會有合適作神父和會士的人,以及擔任政府官員和擔任軍事職位的人。這些人組成的親屬和利益集團將會鞏固西班牙在中國的統治。計劃更建議利用中國人作為殖民勞力運往菲律賓開發菲島。
3. 當時腓力二世正專注於歐洲的戰事,侵華計劃最終落空,但從中可以看到那些天主教傳教士意圖征服中國的真面目。

TOP

贖病主——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 (1823 - 1856)

世人尚不知敬拜天父,並不知真主所在,仍然叛逆天父,理宜大降瘟疫,病死天下之人。而天父又大發仁慈,不忍凡間人民盡遭病死,故特差東王下凡,代世人贖之。東王贖病之時,寢不安枕,食不甘味,不辭勞瘁,艱苦備嘗,甚至口啞耳聾,以一己之身贖眾人之病,以一身之苦代世人之命,總欲救得天下萬郭人民永遠得生。

東王贖病論,清楚地示範了基督信仰的精髓,與基督贖罪論,是如出一轍的論述,想想也覺好笑。

TOP

基督教國家的侵略主義

基督教當日行之非洲,而非洲為其所屠矣!行之印度,而印度為其所併矣!行之日本,而日本為其所亂矣!我中華之庶富,千百倍於諸夷,彼心涎已久。今茲之來,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可知者也。不亟防維驅除,將數千年衣冠禮義之邦,一旦易為獉獉狉狉之域,大可恨也。

根據香港電台節目《古今風雲人物》(主持人:張偉國、羅永生,2015-04-11),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外交人員包括文咸(第三任香港總督,英國駐華全權公使),在南京與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談判,企圖共同瓜分中國,遭洪秀全拒絕。

圓明園,中國清代的大型皇家園林。一八六零年,圓明園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焚毀。

TOP

北京條約——天主教傳教士作弊

一八六零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簽訂《北京條約》,擔任翻譯的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德拉馬 Louis Charles Delamarre 作弊,在中文本中私自添加了「並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田地,建造自便」的條文,法文本中並無此文。此後,教會強佔田產、教民欺負百姓之事層出不窮,各地教案頻生。

顧衛民,《基督教與近代中國社會》,第105頁。(譯艾嘉略,指同一傳教士)

TOP

八國聯軍北京大屠殺——天主教傳教士做了什麼?

樊國梁 Pierre Marie Alphonse Favier (1837 - 1905),法國天主教傳教士,駐京總主教,長期為法國在華侵略利益服務。一九零零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樊國梁組織教民四處搶掠;派遣傳教士加入法國軍隊充當翻譯和情報員;在賠償問題上,向清政府苛索賠款及「精神賠償」。翌年回到歐洲,被羅馬教廷譽為「宗座衛士」,獲法國政府授予十字榮譽勳章。

所謂的「精神賠償」,是迫使清政府出賣主權,任列強在中國恣意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侵略活動。

莊建平,《近代史資料文庫》,第六卷,第304-318頁。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