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夔,字大章,明朝桐廬人。他是有名的孝子姚伯華的孫子。明英宗正統七年,姚夔中進士,他在鄉試、會試中也都是第一名。隔年,授予吏科給事中,陳述他所觀察到的時弊,他說:「預備糧倉本來是要用來救濟貧民的,但里甲擔心貧民無法償還,因此就隱匿不報。或是借貸給有錢人,再令其加倍償還。這樣就導致收成才剛結束,就立即面臨斷糧的怪象。如此一來,不論凶年或是豐年,貧民都要遭受飢荒之苦。所以我請求皇上詔告天下,讓糧倉一年兩次發放米糧,並且一定要親自勘察,務必先給那些最貧窮的人。」皇帝認可了姚夔的建議,於是立即命令執行。景帝身體不舒服,姚夔偕同群臣上疏請求恢復太子。但沒有得到認可。隔天,姚夔原本想率領百官在宮前跪地請求恢復太子,但石亨等人已早一步奉太上皇恢復皇位,且將姚夔調到南京禮部。明英宗一直都很了解姚夔的為人,後來聽聞恢復儲君的議論時,便立即用快馬將他召回,並將他升為左侍郎。天順二年,改任吏部,某知府因貪污事件而被貶官,想賄賂石亨來請求恢復職等,姚夔知道後堅持不允許他復職,這事才告一段落。
成化二年,皇帝聽從尚書李賓的建議,召令南畿等地的諸生:只要繳交糧食救濟災荒,就可以入國子監。姚夔認為此法不妥,上奏請求停止這種做法。成化四年,各地多次出現災害怪異,姚夔上疏請求:「皇上應該對六宮后妃要平均眷愛,如此才能擴大子嗣的繼承。還有,請取消興建西山塔院,遠離阿叱哩之類的小人。請皇上經常出席御前講經,主持各項重要政務的裁決。親近正人君子,遠離小人,節約各項費用,愛惜器物,無論衣食言行,都要遵照祖宗既成的法規,以回報天意。」並說:「今天若能遵守成化初年的政策就足夠了。」皇帝看完後深感贊同並褒獎了姚夔。
慈懿太后駕崩,宮中傳旨商議不與先帝合葬,內閣大臣堅持不可以,下發朝廷商議。姚夔說:「太后與先帝相伴二十多年,合葬祔祭禮儀都還在。稍有不慎,就可能違反了先帝的心願,損壞了母后的美德。今後有根據禮儀提出改動的,將會對陛下您的孝德將如何評說呢?」姚夔連續三次上呈奏疏,又率領群臣伏在文華門哭諫。皇帝為此只好請求周太后慎重考慮,最終得以按禮儀行事。後來孝宗見到姚夔及彭時的奏疏,對劉健說:「先朝大臣就是如此忠厚為國。」
彗星出現,言官接連彈劾姚夔,姚夔請求離開,皇帝不允許。皇帝相信番僧,有封為法王、佛子的,服飾用具僭越等級,沒有限制。奸人羨慕他們,競相成為他們的同夥。姚夔盡力進諫,情況才稍微減退。
五年,代替崔恭任吏部尚書。雨雪失常,陳述時弊二十件事。七年,加封太子少保。慧星出現,又偕同群臣陳述二十八件事,主要內容是杜絕求請、禁止採辦,體恤民兵和工匠,減少勞役,安撫流民,節省開支等事項。皇帝大多採納。第二年九月,南畿、浙江鬧水災。姚夔請求命令朝廷大臣共同謀求安撫人民消除禍患的辦法。每次遇到災害怪異,姚夔都會請求皇帝救濟撫卹,並表達對受災百姓的擔心和關愛。隔年,姚夔去世,贈與少保,諡號文敏。
姚夔才能宏大,心胸開闊磊落。朝廷商議沒辦法定案的事情,姚夔一句話立即決定。他在吏部的時候,很注意人才的提拔和任用,也不避親戚故舊。當初,王翱主持吏部,對南方人有所壓制,所以北方人很喜歡他。到姚夔時,喜幫助南方人,只要是被姚夔評定或推薦的人多能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