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著名的“日姦”
釣魚島是中國的。日本在南京實施了大屠殺。日本731部隊拿中國人做人體實驗。 …… 這些事實,在今天的中國人看來是如此毋庸置疑。值得注意的是,首次發掘並公開這些事實的,是日本人,是日本研究者。戰前和戰時的日本,有一個詞叫“非國民”——對照中文的“漢奸”一詞,“非國民”可翻譯成“日姦”,它被用於稱呼那些在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時期不支持甚至反對窮兵黷武擴張政策的日本人。這些日本的研究者,在當時正是被冠以“非國民”稱呼的主要人群。常石敬一、森村誠一:讓731魔鬼暴露於陽光下1943年出生的常石敬一教授是當時知道731部隊為數很少的人中的一個。 1966年他從東京都立大學理學部物理學科畢業後,在長崎大學從事研究和教學。在調查化學生化武器的歷史和現狀時,常石敬一無意中發現,舊日本軍在這些領域實際上處於尖端地位。常石敬一在研究中發現,各總軍(舊日本軍的一種編制,位置在方面軍之上,像關東軍就是一支總軍)基本上都有專門研究化學生化武器的機構,其中以關東軍最為發達,而且他們的研究手法也是最慘無人道的。更令人無法容忍的是,那些當年的罪犯在美國人的庇護下不但沒有受到任何追究和處罰,反而都成了日本醫學界和製藥界的權威人士。常石敬一下決心要揭露這些人。 1981年,當時還只是長崎大學講師的常石敬一出版了《消失了的細菌部隊》一書,揭露731部隊的存在。但長崎大學沒什麼影響力,加上常石敬一是一介不知名的講師,也找不到有名的出版社來出版這本書,最後是一個幾乎無人所知的叫“海鳴社”的出版社出版了這本書。由於幾乎沒有什麼宣傳,這個本應引起轟動的著作乏人問津。這時候常石敬一才開始考慮如何讓731部隊罪行廣為傳播的技術問題。常石敬一承認自己作為一位科研人員,在文筆上無法吸引讀者,要揭露731部隊的罪惡,需要更有名的出版社、更有效的宣傳,還需要文筆更好、讀者更加喜歡的作者。常石敬找到了社會派推理小說家森村誠一。森村誠一自費花了近2000萬日元用於採訪調查,不但訪查日本老兵,還遠赴中國、美國進行調查。 1985年,森村誠一的著作《惡魔的饗宴》(《惡魔の飽食》)由光文社出版發行。書中不但詳述了惡魔集團731部隊的由來、編制和罪惡的研究項目,還把整個日軍從事生物戰、細菌戰和化學戰研究機構梳理得清清楚楚。其中最著名的惡魔部隊731,由此開始廣為人知。井上清:“歸還”釣魚島的日本人今天,釣魚島再度成為中日關係的熱點,但很少人知道,釣魚島主權屬於中國最有力的證據,幾乎全部出自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教授的研究成果。井上清,1913年生於日本四國島的高知縣,1936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的文學部國史科。作為日本近代史專家,他於戰前就開始研究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近代史。井上清教授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發現日本人對釣魚島所使用的日方名稱“尖閣列島”,是於1900年由沖繩縣師範學校的教師黑岩桓命名的。這引起了井上清教授的研究興趣:如果這是事實的話,釣魚島就很有可能是日本趁甲午戰爭之後清朝的混亂從中國搶來的,這樣,根據日本在1945年接受的《波茨坦公告》,該島就應該無條件地歸還中國才對,怎麼倒在1970年代又成了領土爭端?這是不是“日本帝國主義再起”的一種跡象呢?抱著對軍國主義復活的疑慮,井上清教授開始了對這個問題的研究。 1972年2月號的《歷史研究》月刊上,井上清發表了《釣魚列島(“尖閣列島”)等島嶼是中國領土》的文章,這是他關於釣魚島屬於中國的第一次公開論述。同期的《日中文化交流》刊載了同文的略述版本。 5月4日,《人民日報》以新華社電訊的方式在頭版發表了《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發表文章,釣魚列島(“尖閣列島”)等島嶼是中國領土》,全文翻譯了《日中文化交流》雜誌中井上清教授的文章。從此,井上清教授提出來的論據就成了海峽兩岸的共同論據。家永三郎:向國家宣戰家永三郎的父親家永直太郎,是陸軍大學第17期畢業的精英軍官。因為家永三郎教授的特殊家世,以及他本人的非凡學術地位,他與日本皇室一度有緊密的關係。戰後不久,他曾為昭和天皇和皇太子(現在的平成天皇)講授過日本史,按中國說法,可謂真正的“帝師”。但到了1950年代,基於對戰爭的反省,家永三郎的思想開始轉向,系統地反思舊制度中的國家權力,並開始批判天皇制,把批判軍國主義的矛頭直指明治天皇的“教育敕語” 。一生著述甚多的家永三郎對編寫歷史教材投入了無與倫比的熱情,在他看來,不面對歷史真相,便無真正的反省。 1952年家永三郎編寫的日本高級中學歷史教科書《新日本史》因客觀、公正地記述日本歷史,對戰爭有真誠反省而被日本高中廣泛採用。 1962年,日本文部省卻認定該教科書不合格,被否定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南京大屠殺、日本侵略中國以及沖繩戰等事項上。對文部省否決《新日本史》,家永三郎決定毫不妥協,1965年6月,家永三郎以文部省的教材檢定違犯憲法規定的思想和學術自由,向法院提起訴訟。家永三郎沒想到,他提起的訴訟竟然持續32年才有最終結果,他生命的後40年全部用在與日本政府在歷史真相的鬥爭上。家永三郎獨自一人與日本政府的漫長訴訟,不但贏得了日本社會的普遍尊崇,也贏得了世界的敬意。洞富雄、本多勝一:讓南京大屠殺進入集體記憶日本各版本歷史教科書中,即使在中日兩國都被認為是右翼史觀的扶桑社版教科書(實際採用率不足0.38%),也不敢不提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進入日本歷史成為國民普遍共識,離不開洞富雄和本多勝一等人的貢獻。因為東京審判,南京大屠殺在日本廣為人知,但它只是一個模糊的整體印象,其殘酷性和規模則不為大眾詳知。南京大屠殺成為日本國民歷史記憶,首先當歸功於《朝日新聞》記者本多勝一。 1971年,本多勝一獲中國政府許可,踏上了調查侵華日軍戰爭罪行的採訪之旅。他的採訪以連載方式在發行量近千萬份的《朝日新聞》刊出。當年11月4日到11月16日之間的10篇報導涉及南京大屠殺。本多勝一的採訪結束後,報導集以《中國之旅》為書名發行。這部單行本在此後10年中,重印了26次,成為罕見的長期暢銷書。本多勝一在發行量巨大的《朝日新聞》上連續發表損壞日本形象的報導,自然想起右翼人士的不滿,右翼人士組織專家學者批駁本多勝一。當時他們還只是否認“30萬”這個數字及部分事實,沒有否定南京大屠殺本身。認為南京大屠殺就是中國人捏造的謊言的觀點,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這時,與日本右翼史學界的論戰,主力由本多勝一變成了時任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教授的歷史學家洞富雄。洞富雄教授重新審定了相關證據和資料,於1982年出版了《決定版·南京大屠殺》一書。在遇難人數上略作後退,提出“不少於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