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


1958年3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宣告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會議選出韋國清(壯族)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賀希明、李任仁、覃應機(壯族)、莫乃群、盧紹武(壯族)為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賀龍代表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澤東主席到會祝賀。 歷史:早在一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和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廣西就有人類居住,並創造和發展了廣西地區的原始文化。春秋戰國時,廣西屬「百越」之地,主要民族是壯族(當時為駱越、西甌等民族)。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大軍沿湘桂走廊進入嶺南,在平定嶺南後置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廣西分屬嶺南三郡管轄。當時,為轉運軍糧,開鑿了「靈渠」,溝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大大促進了黃河、長江流域與南方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秦時因廣西為桂林郡轄地,故簡稱桂。西漢初年,鐵製農具、耕牛已傳入廣西。秦、漢時廣西境內水陸交通較為便利,水利灌溉發展,農業興旺。 自三國至南北朝,中原紛亂,南來漢人隨之增多,既帶來先進生產技術和文化科學知識,又與駱越、西甌等民族共同生活,促進了廣西社會經濟發展。 唐時廣西屬嶺南西道。宋初統一嶺南道後改置廣南道。至太宗淳化五年(994)廢道存路。 太宗至道三年(997)置廣南西路,轄今廣西及海南島、雷州半島。「廣西」一名由此簡化而來。元時廣西屬湖廣行書省。明時設廣西布政使司。清代置廣西省。民國因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西省行政區曾作多次調整。1952年在西部壯族聚居地建立行署一級的桂西壯族自治區,1956年改為自治州。1958年3月5日撤銷原廣西省,建立廣西壯族自治區。現自治區範圍繫於1965年6月將原廣東省的合浦專區劃入後確定的。廣西從此由內陸省區成為沿海省區。 行政:現轄5地區、9地級市、10縣級市、59縣、12自治縣。首府南寧市。 地理:位於中國南部邊疆,簡稱桂。介於北緯20°54′∼26°20′,東經104°29′∼112°04′。南瀕北部灣,北、東、西三面分別與貴州、湖南、廣東、雲南等省相鄰。西南與越南毗鄰,陸界國境線637公里。 大陸海岸線長1595公里,島嶼697座,島嶼海岸線長604.5公里。海拔多在1000-1500米,最高峰苗兒山主峰海拔2141米。全區陸地面積23.666萬平方公里 基本情況: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有3-4.5個月,春秋季長,大部分地區沒有冬季。月平均氣溫1月為6-15°C,7月為23-28°C以上,年均降水量1300-2400毫米。有漢、土家、苗、回、仫佬、毛南、侗、京、彝、瑤、壯等民族。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民族。森林茂密,有銀杉、木、金絲李等名貴樹種。農副主要有稻、甘蔗、柚子、柑橘、香蕉、菠蘿、荔枝、龍眼、肉桂、八角(大料)、田七、珍珠等。 旅遊資源:巖溶地貌是廣西最主要的旅遊資源,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奇」的獨特風光,「桂林山水甲天下」,因此成為中國旅遊重點地區之一,陽朔風光更甲桂林,南寧伊領巖、柳州都樂巖、北流勾漏洞等也堪與桂林七星巖、廬笛巖媲美。其他自然勝景如龍勝花坪,是中國三大綜合自然保護區之一。三江程陽橋("風雨橋")、馬胖鼓樓等是侗族獨具特色的建築。寧明花山古代巖畫,容縣真武閣、靈渠、柳侯祠,桂平金田太平天國起義遺址等,是重要的文物古跡。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