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毛文龍被袁崇煥殺 密謀降清書信曝光 朝鮮也有記錄

毛文龍被袁崇煥殺 密謀降清書信曝光 朝鮮也有記錄

崇禎二年(公元1629)六月初五,薊遼督師袁崇煥來到雙島,將東江鎮總兵毛文龍擒住,並以尚方寶劍將他處死。也在這一年,後金大軍打到北京城下,備受崇禎帝猜忌的袁崇煥被捕,第二年被凌遲處死。在處死袁崇煥的罪名上,說他專戮大帥,擅自殺死毛文龍,且與後金勾結。由於明末歷史記載太混亂,恩怨糾葛複雜。引來後世多番解讀,嘗試勾劃最接近真實的歷史。

《抗倭圖卷》中的明代軍隊


在清代滅亡後,歷史學家整理清朝內閣檔案時,發現幾件書信塵封已久。書信現存六封,是毛文龍寫給皇太極,原件現存於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這六封書信,讓後人了解到,毛文龍與後金暗中勾結,甚至想投降後金。那麼,毛文龍為何會有這樣的動機?
毛文龍是浙江杭州人,萬曆末年參加武舉,「列名第六」,被任命為安山百戶。明朝與後金的戰爭爆發,明軍屢戰屢戰,毛文龍進駐鴨綠江口的皮島,召集流民,建立東江鎮。毛文龍不斷率軍襲擾後金的後方,據當時袁可立《奏毛帥屢獲奇捷疏》載:「前後大小三十餘戰,斬首共一千九十七級數逾,上捷者共五次,總獲器械、弓箭等件共五萬」。

《抗倭圖卷》中的明代軍隊


明朝方面也對毛文龍加官進爵,官至左都督。崇禎元年,袁崇煥被任命為薊遼督師,他在第二年就誅殺了毛文龍,對此清朝方面記載道:「文龍欲與我國相好,屢遣使送書」,「後寧遠經略袁崇煥,以文龍與滿洲私通,殺之」。從清朝記錄看來,毛文龍之死,主因為勾結當時的後金。
據了解,早在努爾哈赤統治末期,毛文龍就與後金有書信往來。皇太極即位後,雙方書信往來更頻繁。對於雙方的往來,明朝也許不知,朝鮮方面就非常清楚,朝鮮大臣鄭忠信曾說:「(毛文龍)潛通於虜」。

《抗倭圖卷》中的明代軍隊


崇禎帝即位後,任用東林黨人士,打擊閹黨勢力。有分析認為,對於毛文龍來說,因他曾經巴結魏忠賢,所以情況十分不妙,於是毛文龍再度想起後金。毛文龍在給皇太極的書信中建議:「若是你取山海關,我取山東,兩方夾擊,則大事頓成矣」。特別是在毛文龍被殺前的三個月中,已經感到危機的毛文龍,先後五次致​​書後金。
不過此時發生了一件事,清朝使者誤上了明朝戶部發放糧餉的船,結果被逮到北京,暴露了雙方的關係,同時毛文龍也因此得罪了後金。雖然事後,毛文龍不斷寫信解釋這件事,但皇太極顯然十分生氣,懷疑毛文龍的「欲降之心」。毛文龍對此寫信解釋說,第一自己沒有為後金建立功業;第二明朝正在議和,害怕自己將來被遣返。

清太宗崇德皇帝 (皇太極) 朝服像



就在毛文龍與皇太極書信往來時,他們的動向已經被朝廷察知。掌握朝廷大權的是東林黨,他們自然不會放過閹黨餘孽的毛文龍,於是袁崇煥親自來到雙島,以閱兵為名,召毛文龍前來,然後將其誅殺。
毛文龍因為私通後金,被袁崇煥殺死有餘辜,這一方面的說法有後世支持,其中有近代明清史專家吳晗及閻崇年等。不過,在學術界中,亦有部分人認為毛文龍功大於過,他的死是含冤而死的,這一派的觀點認為,所謂「私通後金」,是毛文龍誘敵之計,已事先奏明朝廷,持這一觀點的代表,有湖南師範大學教授鄭憲春、吉林大學教授孟昭信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毛佩琦等。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