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歷史上的計劃經濟

歷史上的計劃經濟

前蘇聯由立國到1928年到1991年間,先後推出了19個五年計劃。

人類歷史上首個五年經濟計劃,由史大林策劃,強調重工業方面的發展,雖然目標訂得不可思義的高,但蘇共仍取得了重大成果,煤鐵產量增加一倍,電力供應更加翻三番,為蘇聯成為重工業強國尊下基礎,雖然一般大眾生活水平仍低。

第二次五年計劃,由1932年到1937年,化工企業和通訊交通網路亦基本上建設良好,鋼產量直追德國,但煤油生產提高失敗。

因為卷入了戰爭,第三次五計劃就基本上只有軍事方面的發展。戰爭極大的破壞了蘇聯的工農業,甚至連人力資源亦不足,但第四次五年計劃,亦成功的將工業生產翻一倍。

第六次五年計劃由赫魯曉夫指揮,國內推行有限度的政經自由化改革,但蘇聯大眾的生活質素卻有所提升。

由1959到1965年的第七次五年計劃,是蘇聯衰落的開端,奪了赫魯曉夫之位的勃列日涅夫,領導期間腐化和裙帶風盛行。他在任期間,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大國。

但蘇聯已顯外強中乾,打後每一個五年計劃都成果不彰,最終解體。

米塞斯提出經濟學上的不可計算難題,即在計劃經濟下,由於所有的資源分配,不是由市場決定,而是政府把權力集於一身,即是說,政府要計算出誰需要、生產甚麼、生產多少、怎樣生產、如何分配、價格、工資等問題。

這種程度的策劃,基乎是不可能的,勉強作出的決策,也只會是粗糙不堪,難以和市場自我調節相比。故此,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深信社會主義只會失敗。

問題現在才來,無可否認,蘇聯在上半個世紀,一直依靠計劃經濟成為超級強國,雖然這種成功被時間巨輪輾破。

那到底蘇聯當初是如何刻服不可計算的難題呢?抑或除蘇共的領導外,有其他的因素,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個因素後來為何又消失了?

個人認為,計劃經濟下,國家資本由政府掌握,相比資本主義,不需要等待資金的累積,所以在極早期的發展會比較好。

而市場情報不足的問題,在經濟規模並未龐大的時候,並非太過嚴重,使蘇聯經濟,在中期得到發展,長期才崩潰。

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而事實上也反例存在,除中蘇外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規模都較少,但無一個國家能夠在中短期內取得蘇聯當年的成果。

如果說不可計算問題的出現,是因為社會主義的政府永遠無法正確計算複雜萬分的經濟體系,那是不是代表,在較少的經濟規模下,計劃經濟的政府就較有可能出現?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