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
張儀(-前310年),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提倡連橫,即秦國聯合其他諸侯國中的幾個,然後對抗其他的諸侯國。這比公孫衍的合縱更加有效。
生平張儀是魏國公族支庶子弟,和蘇秦同為鬼谷子的徒弟。在學術方面,「蘇秦自以不及張儀」。
張儀學成之後遊說諸侯,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周顯王四十七年,前322年),張儀相魏。公孫衍取得韓國的支持,代張儀為魏相。張儀不為魏惠王所用,後投奔楚國,任楚國相國昭陽的門下客。曾經同楚國的相國共飲。後來楚相丟了一塊璧(相傳為和氏璧),楚相下人認為張儀「儀貧無行」,必是張儀所為,打了他數百下。張儀不服,楚相放了他。張儀之妻悲憤道:「你要是不讀書、不遊說諸侯,怎麼會受到這樣的侮辱?」張儀回答:「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其妻笑道:「還在。」張儀說:「這樣就夠了。」
後來秦國重用張儀,勸說各國幫助秦國進攻其它的弱國,史稱「連橫」,這時公孫衍離開秦國而入魏國,向魏王推銷「合縱」。前318年公孫衍發起魏、趙、韓、燕、楚「五國伐秦」之舉,以楚懷王為縱長,又遊說義渠攻打秦國,大敗秦軍於李伯。但在函谷關一戰失利,五國紛紛退兵。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卒,其子秦武王即位。武王素與張儀有隙。武王元年(前310年),張儀離開秦國,前往魏國,是年五月卒於魏。孟子的弟子景春稱:「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漢書.藝文志.縱橫家類有《張子》十篇。
據考證蘇秦的年代在張儀之後,即燕昭王時代。與張儀的連橫同時對峙的為犀首,即公孫衍的合縱。《史記·張儀列傳》記載「蘇秦恐秦兵之至趙也,乃激怒張儀,入之於秦。」這是有問題的說法。《戰國策》記載張儀與蘇秦是同時期人物,這與史實不符。司馬遷受此影響,在《史記·張儀列傳》中將張儀和蘇秦列為同時之人。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中所載,不同於《史記》與《資治通鑑》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