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APL﹚股價連跌8星期,由歷史高位大跌近兩成半,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差表現。蘋果大跌一切都源於iPhone,因為公司預料下季出貨量會低過預期,而至少三間iPhone供應商都調低收入預測,更傳言中國廠商被取消iPhone訂單,要裁員撤廠,所有負面消息都在近期盡出。
iPhone銷售預期下跌,幾乎每年都成為市場炒作的話題,Tim Cook已決定下季度開始不再公佈iPhone、Mac等產品的銷售數字。不過,這有欠透明的做法令市場更加憂慮蘋果前景,拖累蘋果跌入技術性熊市。
蘋果市值萬億不再,股價由今年歷史高位233.47美元,下跌近兩成半至近期176美元水平,高盛已調低明年iPhone銷售預測6%,目標價亦由222美元下調至209美元;Guggenheim亦預期iPhone明年銷量將減5%,同時撤銷245美元的目標價;瑞銀亦下調目標價至225美元。
市場一面倒唱淡,連著名蘋果分析師天風證券郭明錤亦看淡iPhone XR銷情,大減第四季預測銷量30%。不過,對於長期有留意蘋果的投資者來說,或者早已習慣這些看淡分析,多少次業績前有擔憂銷量預警,又多少次在公佈出貨量後勝過預期。
分析曾誤讀供應商減單訊號
CNBC就唱反調,認為很多蘋果分析師都誤讀供應商減訂單為iPhone銷量不濟的訊號,這次是郭明錤,10月時是高盛削減中國市場銷售預期,過去幾年分別是日經、花旗、巴克萊等都曾對iPhone X、iPhone 8、iPhone 5作出過銷售預警。
事實上,蘋果減訂單可能只是蘋果為避貿易戰,早作庫存準備而作的決定,CEO Tim Cook曾告誡投資者不要放大供應商的謠言,由於蘋果的供應網絡非常複雜,供應商削減前景不一定代表iPhone需求下降。例如高盛指iPhone中國市場銷售預期將下跌,但在剛過去天貓雙11最暢銷的手機品牌正是蘋果,而價格最高階的iPhone XS Max的銷量更有指是iPhone XS的10倍;2017年花旗曾稱iPhone需求轉為「溫和」,結果蘋果iPhone出貨量超過預期100萬部;2013年巴克萊降低iPhone銷售預期,實際上蘋果出貨量較預測多出240萬部。
蘋果Plan B 支撐收入增長
當然,全球智能手機的銷售增長放緩是事實,而今時今日大部份用戶都不會每年換機,有調查指現時iPhone換機周期已延長至3.2年,會為蘋果每年減少6%銷量。iPhone的銷售佔蘋果收入六成,智能手機難再有大幅增長,蘋果因而近年已展開所謂「Plan B」的策略,就是靠各類蘋果服務,牢牢綁定一眾果粉,鞏固現有收入。
蘋果服務收入包括App Store、Apple Pay、Apple Care、iCloud、Apple Music、iTunes等,目前付費使用服務的用戶高達3.3億個,較Netflix多近三倍。不少分析指蘋果不再只是智能硬件公司,已逐漸轉向服務業務發展,Apple Watch心電圖等健康功能,都被視為蘋果打入老年保健市場的策略。蘋果上季的軟件及服務收入錄得破紀錄達99.8億美元,按年增加17%,若要審視蘋果業務會否因iPhone銷售轉弱而走下坡,就要緊跟服務收入的變化。
蘋果創辦人之一Steve Wozniak直言,多年來已看慣分析員批評蘋果高峰已過,但要判斷一間公司是否衰落欠缺後勁,他不會看股價,不會只看iPhone外型設計,而是看公司的資源放到哪裡。他看著蘋果近年仍致力創新,例如近年的Touch ID、Apple Pay都是領先行業的功能,蘋果推出之後其他智能手機品牌都紛紛仿傚。Wozniak認為假如教主Steve Jobs看到今天蘋果的成績,仍然會為此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