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美謀趕絕華汽車供應鏈

美謀趕絕華汽車供應鏈



中美科技爭霸持續,繼晶片產業之後,新能源汽車亦成為美國的另一戰略目標。美國參議院剛通過的《減低通脹法案》當中「暗藏殺機」,試圖把中國排除於全球汽車產業鏈之外,包括在新能源車稅務優惠中添加附帶條件,要求生產商放棄中國零件。不過,有分析警告,此法案恐阻礙美國實現2030年新能源車銷售佔比五成的目標。更有專家指出,法案將適得其反,令通脹升溫!

上述法案於當地時間周日獲參議院通過,料最快周五交由眾議院表決。該法案包括通過調高企業稅收等方式籌集7,390億美元(約5.76萬億港元),並把4,330億美元(約3.37萬億港元)投資於應對能源安全及氣候變化、醫療等。其中一項條款,是對美國消費者提供7,500美元的新能源汽車稅務減免,旨在推動新能源車普及,惟同時亦對汽車的組裝地、零件來源等有特別要求。

學者:新法案反推高物價

美國汽車創新聯盟總裁John Bozzella警告,目前大多數新能源車都不符合法案的要求,故新措施反而可能不利於新能源車銷售。外媒分析亦指出,該法案透過各種限制,以阻止汽車製造商採用來自中國材料,包括要求逐步提高使用在北美生產的電池的比例。簡而言之,在明年之後,配備中國電池的電動車將無法獲得稅務優惠,明顯是為了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事實上,有學者亦公開質疑這項所謂的《減低通脹法案》屬「掛羊頭賣狗肉」。杜克大學富卡商學院經濟學教授Wilbur Coleman直言,該法案將提高商品和服務的生產成本,並降低總體供應,使通脹惡化。比如法案所支持的減少碳排放措施,正是提高生產成本的舉動;而對綠色產品消費補貼亦會令需求增加,可能會推高物價。

他更指出,降低通脹需要的是增加供應或減少需求,這項法案正在推動更高的綠色產品需求,而且「全球暖化根本不會導致通脹」。在他看來,應對氣候變化、不必要地加稅以減少赤字,實際上根本無助壓抑通脹;即使是法案提到的降低處方藥價格,對整體物價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

Coleman表示,控制通脹的關鍵在於貨幣供應,聯儲局自2020年3月起透過量化寬鬆大規模印鈔,使M2貨幣供應增加了6.2萬億美元;相比之下,法案所提到的削減3,000億美元財政赤字根本無關痛癢。聯儲局對於當前通脹高企有主要責任,亦只有貨幣政策才能解決問題。

南韓加入晶片聯盟拒排華

另邊廂,美國積極拉攏南韓、日本及台灣組成「晶片四方聯盟(Chip 4)」,聯合盟友壓制中國的意圖也是路人皆知。不過,南韓媒體報道,當地政府部門雖然應允了美方要求,打算參與新聯盟的初步會議,惟其亦已制訂內部方案,把「不刺激內地」作為協商原則並納入會晤議題,並與美國討論半導體合作的必要性。

報道稱,南韓政府擬向美國提議「兩大原則」,包括參與國應該尊重內地所強調的「一個中國」原則,以及「不實施出口限制」。在南韓的立場來看,Chip 4應該旨在各參與方創造半導體產業的協同效應,而不是為了在技術上孤立某一方的技術安全聯盟。換言之,美國的拉攏似乎仍未足以讓南韓心甘情願地歸邊。

https://hk.news.yahoo.com/%E7%BE%8E%E8%AC%80%E8%B6%95%E7%B5%95%E8%8F%AF%E6%B1%BD%E8%BB%8A%E4%BE%9B%E6%87%89%E9%8F%88-214500324.html

TOP

發新話題